黃雅麗
黃雅麗

行行出狀元

發佈時間: 2021/09/17

行行出狀元

今天講兩個來自建造業的故事。

有一位做「泥水」的老行尊,入行那年才14歲,跟師傅學砌磚、鋪瓦、批盪等,後來成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泥水工程公司老闆。

他當學徒時手藝不錯,每次獲師傅讚賞,便更落力做。但做泥水始終只是工人,如何「發圍」?答案是創新。

傳統上,泥水要在地盤為石灰發水,調成灰膏使用。但過程會產生刺鼻的氣味,而且往往弄得塵土飛揚,惹來怨言。老行尊想到把灰膏在工廠預先調好、包裝好,然後送到地盤即開即用。從1998年「即用灰膏」面世至今,他們不但雄霸市場,也藉此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工作模式。

即用灰膏這想法說起來簡單,但在他之前就是沒人敢邁出那一步;在他之後也不是沒人模仿,但設廠的成本不再便宜,所以也沒法與之競爭。可見時機和創新,缺一不可。

另一位是做「釘板」的,即「模板工程」。因父兄比他早入行,而他大學讀了會計後才回港接手公司,所以時被稱為「二世祖」,指其「槌仔未識揸」。但他覺得身為老闆,知人善任和善於計劃更重要。

比如釘板工人的日薪可能比貨倉工人的貴一倍,他知道哪些工序可預先在貨倉做好才送到地盤去,便能省成本;此外,技術好的釘板工人處理較複雜的工程,速度快的則放到要趕工的地盤去……細節他或不夠老師傅了解,但如何站高兩級調兵遣將,他運籌帷幄。

一番努力後,「二世祖」幾年前也把公司上了市,「超越老竇」,最令他自豪。

「老行尊」靠創新闖出一條路,「二世祖」精於營運也成就了一番事業。不管泥水或釘板聽起來多卑微,能把它做到數一數二,都很了不起。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初創公關顧問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