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不講Hello 中國人打電話為何說「喂」

發佈時間: 2021/09/21

不講Hello 中國人打電話為何說「喂」

昨天談到英文打招呼的Hello一詞來源,今天似乎不能不說中國人打電話時,為甚麽會說「喂」(Wéi)。歐美國家的問候語發音,部分差不多,英美是Hello,德文Guten Tag(即Good Day)或Hallo,西班牙是Hola,意大利文Pronto,俄語Алло,法語可以是Allô、Bonjour,或者非正式的Oui(發音類似we),相當於英文的Yes。亞洲方面,日語是もしもし(Moshi Moshi),韓文音譯Yeo Bo Se Yo,睇韓劇經常聽到。

首先,中國人在電話未傳入之前,有用「喂」來打招呼嗎?《康熙字典》中,「喂」的解釋同「畏」,也就是恐懼,但今天已經很少有這樣子用法。除了字典,有人試過翻了明清的「四大名著」,包括《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及《紅樓夢》,還有《聊齋誌異》、《儒林外史》查了一遍,裏面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沒有用「喂」打招呼的寫法。若然「喂」並非「國產」,中國沒有用「喂」打招呼的傳統,那麼有沒有可能取自外語諧音?來自國外?

電話在中國是外來物,美國人貝爾在1876年發明,愛迪生成功改良後推出市場,昨天我說到愛迪生建議接電話先講Hello,Hello這個詞才因此揚名世界,中國的情況會否也一樣?電話傳入中國後,中國人跟外國人講電話時學識一個問候詞?不過,英國或美國人接電話講Hello,發音同「喂」風馬牛不相及,只有法語Oui的發音近似「喂」。這樣一來,我們的「喂」會不會來自法語呢?

來看看電話傳入中國的背景,電話正式發明的第2年,即1877年就進入上海,當時是光緒3年,人們根據英文telephone,把電話音譯為「德律風」。有歷史記載,當年1月上海輪船招商局托洋人造電話機一部,接通總局與碼頭的聯繫,拉起了從外灘到十六鋪碼頭的電話綫,是有史料記載的中國第一條電話綫路。

2年後,丹麥人開的大北電報公司申請利用原有路燈桿開通電話,及電話專營權,他們承諾向上海租界提供整套電話網。大北電報其後在外灘開設第一個電話局,設置交換機,標誌中國電話商業運作時代的開啟。當時的電話需要接綫員,通話用戶將電話接到電話局,接綫生根據其需要接通另一方通話。

上海人在19世紀80年代陸續能夠打電話,根據中國最早科普期刊《格致彙編》,其中《上海初用傳聲器》有這樣記載︰「租界之內,中外大行家,以及辦公事處,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於各馬路間設立此器,以便通報火災及報捕等要事。」

1883年,英國商人屬下的「華洋德律風公司」,承接大北電報的電話交換局資產。據記載至1900年,「華洋德律風」開始經營租界內電話業務,並與公共租界(即英美租界),以及法租界,簽訂30年專營協議,壟斷租界電話業務。也就是說,上海早期電話服務,基本上都是英國人經營,但用戶英法租界的人都有。

上海人借用法語 Oui變成喂?

一直有一個講法,在電話傳入中國早期,法租界用電話較多,久而久之上海人借用了法語的Oui,作為電話裏打招呼第一句,後來變成「喂」,全國都採用。不過這乃純屬推測,並無實據,而事實上當時上海租界打電話使用的語言,是英語佔多,還是法租界的法語較多,都沒相關資料。歸根究柢,中國人為何用「喂」?甚麼時候開始「喂」?實際上無從考究,至今未見有權威解釋,基本上是不同人有不同猜測。另一猜測是,初期電話收得不太清,不肯定對方是否online,是否聽到,所以大聲「喂」,而「喂」比其他字例如「嗯」更響亮。

的確,一個字配上不同語氣,感覺立即不一樣。可以是委婉溫柔的「喂」,或者是剛硬粗魯式的。速度變化亦有不同效果,某人打電話來,你不想跟他囉嗦,可以先等電話響幾聲再接,然後急促地連說幾聲「喂」,對方自然feel到你好忙……又例如請病假,老闆來電,就拖慢地「喂」,「喂」得虛弱一點。同人靠衣裝道理一樣,「喂」得好聽,夠討好,對人際關係有幫助呢。識得「喂」,無蝕底。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