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葵涌首創 輪候減逾年 門診照心臟超聲波揪出16%病患

發佈時間: 2021/09/21

下葵涌首創 輪候減逾年 門診照心臟超聲波揪出16%病患

公院普通科門診每日求診量驚人,下葵涌普通科門診主管醫生、副顧問醫生陶敏之,洞悉不少病人有腳腫等心臟衰竭症狀,5年前首創「門診照心臟超聲波」服務,不但將近千名可疑患者等候期縮減最少1年,更揪出15.8%心臟有問題病人。

下葵涌普通科門診2016年推出照心臟超聲波服務,接收九龍西聯網門診轉介個案,為全港首間及唯一一間有相類服務的普通科門診。截至今年8月門診接收970宗轉介個案,以長者為主,當中15.8%人證實心臟有重要或嚴重異常問題,包括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心漏病、心包積水及心臟衰竭等。

年度傑出員工 修讀法學冀解糾紛

陶醫生憶述,曾有年輕男患者因肚瀉求醫,照肺片後才知他心臟發大,且有腳腫等心臟衰竭先兆,惟當時只能轉介到心臟科,「不少個案初期病徵輕微,如心臟有雜音等,輪候專科已需1、2年,再等照心臟超聲波可能又花1、2年。我便想若在門診先作篩查,或可加快治療進度?」

陶醫生花2年進修超聲波碩士,惟因課程集中教下腹超聲波,故他再到瑪嘉烈醫院心臟科交流深造,「心臟每分鐘跳60、70次,下腹每分鐘跳10多次,且照心臟超聲波要觀察血液流動,技巧很不同。」他學成後負責培訓,部門至今約有4、5名醫生能照心臟超聲波,「最深刻是有婆婆行得走得,一照才發現她主動脈鈣化,且肺部及腹部均有積水,需緊急入院,雖然最終病逝,惟若沒有服務或連入院機會也無。」

畢業10多年的陶醫生憑創舉當選醫管局年度傑出員工。他亦在門診加推慢阻肺病管理服務,更修畢醫學倫理與法律法學碩士冀解決醫患糾紛。

記者︰脫芷晴

美術:陳超雄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