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修行以健康為本 心境為要

發佈時間: 2021/10/08

修行以健康為本 心境為要

日前我去了志蓮淨苑拜佛。勒杜鵑和荷花開得很美,佛像佛殿莊嚴殊勝,還有鳥語魚樂,令人安心精進。覺得能健康自在地拜佛,觀賞美景是多麼的令人感恩,是幸福的好因緣。

夢參長老曾說過︰「身心是修道的根本,如無健康身體,修道難。沒有健康的身體,不能拜佛,不能禪坐,種種逆緣影響下很不容易修成正果。所以要照顧好身心健康,才可以用這個身體借假修真。」

禪宗的修行人,在練習呼吸禪修時,會嘗試從頭到腳用心去素描、觀察、感受身體各個部位的狀態,通過調息保持健康,現在很多研究都認為禪修的打坐和冥想可預防腦退化。

我是學淨土宗的,以信心念佛為本,專念阿彌陀佛,但也會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觀拜藥師佛,因《藥師經》較多提示我們注意在世間時的身心健康狀態,見到藥師佛像自會想到要對自己身體好一點,注意飲食和生活上的紀律。如有時放縱了,貪口腹之慾而導致腸胃不舒服,我會向腸胃道歉,日後犯機會就少了。大家可嘗試和自己的身體器官溝通。

因為好的身體狀態對精神上的修行是決定性的重要元素,身體不適,甚至痛苦時,煩惱自然多,便很難集中精神修行和參與善行。也會反映在儀容上,難以保持較莊嚴的佛教徒相。佛教是世間生活規律和形而上的升華並重,因兩樣都會有因果。重視身體健康是修行的開始,因為要守一些好習慣、好規律,就會發現佛陀提議的戒律的智慧,再進一步就是學習戒定慧。

預防勝於治療不止限於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對積善因、防惡果也很重要。近年政府機關和社會對禪修中的覺醒和正念和西方心理輔導方法,愈來愈廣泛應用。我參觀喜靈洲解毒所,就看到心理輔導中心設有靜坐室,讓戒毒者有一個可寧靜反思的空間。還了解到懲教署有一個名為「思囚之路」的計劃,請中學同學參觀懲教所設施之餘,同學可選擇單獨在囚室思考30分鐘,這對於加強同學「如是因,如是果」和「罪與罰」的觀念有正面效用,懲教署可謂「有懲有教」。

隨着人口老化,為人子女的,要花愈來愈多時間和心力去照顧父母,產生不少心理壓力和內心矛盾問題,由一位心理學教授領導的實驗計劃,嘗試透過正念思維,讓照顧者發現自己內心對父母的愛意,以及父母美好一面,我覺得是正能量的發展。希望未來能出現一套自己依法修行的章程,佛法是長住人間的。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