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強」積金變「強」年金?

發佈時間: 2021/10/08

「強」積金變「強」年金?

本周三,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重點都是「土地和房屋」,但我認為,對我們打工仔最貼身和最緊迫的,應該是強積金的部分。不過,在整份施政報告中,涉及強積金的只有以下3個段落或3點︰「在共同承擔的原則下,我們會加強強積金的退休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我們亦會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台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並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此外,我們會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市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第一和第二點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反而第三點是全新的觀點,而且有點「震撼」。姊妹們,我所指的「震撼」,是指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施政報告公開說,會考慮是否需要「強制」市民將強積金轉成政府年金。此語一出,輿論譁然,包括我的姊妹Lucy。

料將提供誘因鼓勵轉換

周三特首宣讀完施政報告後,Lucy就來電跟我談論強積金「強迫」變為年金的話題。

「強積金本來已經是『強制』,供滿之後本來以為可以自主使用,但又再來一個『強制』轉成政府年金,豈不是強制的二次方?完全不合理呢!」Lucy說起來有點肉緊。

「明白妳的想法,相信局長都是放一下風,看看輿論和民意的取向,再決定實際如何。」

「妳意思是政府真的很想市民將強積金用來買年金?」

「這一點我也頗肯定,只不過是否需要『強制』去做而已。從施政報告中所用的字眼,應該清楚不會是強制了,而是會用『着數』來吸引妳。」

「着數?」

「我估計應該是用強積金的錢買政府年金,可以有折扣優惠。例如買100萬元的年金,如果是用強積金的錢買,就不用付足100萬元,而有幾個巴仙的折讓等等。」

「那就不錯,但若是強迫就離譜了。」Lucy仍很肉緊。

「我明白,也同意,但政府有這個想法不無道理。我先問妳,妳知道年金是『逆保險』嗎?」

「是甚麼一回事?」

「保險,我特別針對人壽保險,是妳每年或每月付保費,萬一身故,保險公司就一筆過賠償給妳的家人。而買人壽保險的動機是怕自己短命,未完成家庭責任就離世,對嗎?」

「對,這個我明白。」

年金可算是經濟潤滑劑

「年金其實是反過來的人壽保險,買的動機是擔心自己長命,花掉所有積蓄也未死。而年金的操作是,妳先一筆過給保險公司付保費,保險公司便按月(很少每年)給妳年金,直到妳身故為止。」

「嗯,明白。」

「好了,妳想像一下,如果妳有買保險,就不用留起這麼多錢,可以放心消費了。這個情況放在年金身上更加明顯。如果妳退休後沒有買年金,妳總會擔心自己太長命,退休的錢不夠用,如是的話,妳是不是會慳住使?如果全香港市民都這樣做的話,經濟發展便受到制約了。」

「妳又說得有道理。」

「所以,無論保險或年金,經濟學上都稱之為『經濟潤滑劑』,可以令經濟運行得較好。」

「明白,只要不是強制便可!」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