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 手麻難扭水樽難打字

發佈時間: 2021/10/11

脊髓空洞症 手麻難扭水樽難打字

雙手逐漸麻木乏力,要小心或是脊髓空洞症先兆。有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指,脊髓空洞症屬罕見的慢性病,患者多因身體無法正常吸收腦脊液,令液體積聚成包囊,壓迫頸椎和胸椎神經綫,致感官及活動能力受影響。惟因此症病情進展緩慢,初期或僅是手部有麻木感,或難感知痛楚、溫度,故難以察覺,直至患者發現「扭不開水樽」、「不能打字」等才求醫,惟創傷可能已不可逆轉。

脊髓空洞症是怎樣發生的?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指,脊椎和大腦均由腦膜覆蓋,而脊椎和顱內的空隙充滿腦脊液,用以供應營養、運走中樞神經系統代謝物等。

腦脊液積聚 致頸椎胸椎受壓

「正常腦脊液會不斷循環再生,由細胞利用血液製造後,再由身體吸收。而脊髓空洞症正是因循環受阻,致腦脊液不斷在脊椎中積聚,效果猶如不停『吹氣球』致脊椎受壓迫,導致感官受影響。」

袁醫生表示,脊髓空洞症患者最常見是頸椎和胸椎受壓,所以往往最先由手部出現異狀︰「開始時手部會麻木,對痛楚、冷暖感知變差。」惟因外觀上無法看到脊椎受壓迫,加上初期症狀輕微,故患者可能掉以輕心,大多在症狀惡化後才求醫︰「患者通常是出現無力扭水樽,或用鍵盤打字亦有困難後才求醫,一般在照磁力共振(MRI)後,便可清晰看到病根所在。」

袁醫生續說,此症甚為罕有,平均每10萬人中約有8.4人發病,惟發病原因多樣︰「最常見是先天性畸形問題,例如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患者因後顱窩容量過小,而導致小腦下垂,壓住頸部脊髓,影響腦脊液運行受阻,患者會有手腳不協調、學習困難等情況出現。」

至於後天的疾病或創傷,亦會增加患上脊髓空洞症風險,袁醫生舉例︰「像腦膜炎、脊椎發炎、有腫瘤壓迫脊椎,或脊椎因墮樓、撞車等意外受到重創等,都會影響腦脊液循環。」至於港人常見的脊椎側彎,除非彎曲幅度異常大,否則一般不會導致脊髓空洞症產生。

後天創傷增風險 治療靠手術

治療方面,目前大多要通過手術解決。袁醫生解釋,若屬下疝畸形,多數會通過減壓手術,取走後顱骨頭或切除部分小腦扁桃體,減少小腦下垂情況,從而不再壓着頸部脊髓。「至於其他後天疾病導致的脊髓空洞症,則需要先治療有關症狀,才能逐步緩解問題。」

記者︰脫芷晴

美術︰鄧建威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