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除了《魷魚遊戲》 南韓Mukbang同樣捉心理

發佈時間: 2021/10/13

除了《魷魚遊戲》 南韓Mukbang同樣捉心理

新聞說,《牛津英語詞典》一口氣新增26個韓式英文單詞,包括hallyu(韓流)、bulgogi(韓式燒肉)、mukbang(吃播)等,還有K-drama(韓劇),不知是否與Netflix南韓影集《魷魚遊戲》(Squid Game)近日刮起全球旋風有關?事實上,從《魷魚遊戲》的超勁人氣,到BTS和BLACKPINK等K-pop組合紅遍全球,我們在經歷巨大「韓流」。

《牛津英語詞典》方面就表示,不單是在電影、音樂和時尚文化上,在語言之中,大家都馳騁在韓流浪尖上……事實上,南韓10多年來推出很多偶像組合和流行音樂,K-pop一詞早在2016年收錄入牛津詞典,不知將來字典會否也加入K-beauty、K-style之類?

韓國的吃播行業很出名,Mukbang就是韓語「吃」和「播、放送」兩個詞組合而來。事實上吃播最早起源於韓日,YouTube之類大熱吃播視頻很多,發展到直播【按此】瀏覽,曾有報道指僅靠打賞,韓國頂級吃播日入可達港幣數萬元。

看別人吃東西,一直是一種娛樂方式,吃美食,或者一次吃很多很多,例如食熱狗大賽,由來已久,日本的小林尊「大胃王」大家也不陌生,挑戰體能的還有吃辣競賽之類。一開始看,就欲罷不能想繼續看下去,當進食成為一種奇觀,食的人為求收視、點擊率,看的人究竟在沉迷甚麼?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理論,是「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當人在一個安全環境,即自己不會受到傷害時,經歷可怕或不愉快事情,實際上是享受。睇恐怖電影和觀看他人吃巨型漢堡包一樣,讓腎上腺素激增,但不會對自己生命有威脅,這種自虐傾向會令人覺得愉快。

觀看吃播 「良性自虐」令人愉悅

另一種解釋指與兒童時期發育有關,人們熱衷觀看其他人不尋常地吃,例如看人食辣,源於決定甚麼食物安全,甚麼食物不安全,在人的成長過程是持續的挑戰,選擇食物一向都非易事,對兒童來說尤其明顯。這種衝動使人迷戀於觀看他人進食,看看在自己不被傷害前提下,他人的極限在哪裏,觀看「與生存潛能相關的事」,對自己有價值,也令人愉悅。

除了這些「高深」心理學解釋,網民智慧提出,看人家吃東西,能夠獲得替代性滿足,例如自己要減肥不能多吃,轉而看別人吃;亦可以得到認同感,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希望看到別人也喜歡吃;又或者現今年輕人生活壓力大需要慰藉,吃播會邊吃邊和粉絲互動……

近年短視頻和直播行業在全球大受歡迎,吃播是最熱門之一。和其他行業主播相比,吃播門檻似乎最低,有嘴就能做。為了吸引粉絲,滿足觀眾無止境的獵奇心理,部分不得不劍走偏鋒,走上歧路。韓國吃播迅速成為中國主播們模仿對象,在中國大陸做美食主播、博主,太多人競爭,所謂「探店吃播」,去食肆吃東西後吹捧一番,收費一般幾萬元人民幣,但幾時爭得到?做「大胃王」容易些,一天就多了幾千人like,打賞金額也倍增很多。結果一些主播浪費食物、催吐假吃等博人眼球,所謂催吐一是用手指深深扣喉嚨,傳聞還有藥物催吐,靠刺激胃黏膜產生嘔吐反應。內地中央媒體曾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稱全球每年有1/3糧食被浪費,同時批評部分吃播的不良行為,例如浪費嚴重、誤導消費者。在吃播原產地南韓,2018年曾有報道稱政府要通過全國性肥胖管理措施,藉此規範吃播云云。

在流動新媒體年代,人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似乎愈來愈短,不想看太長太艱深的東西,傳播者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抓住受眾的眼睛。「大胃王」模式,是可以夠快達到目的,但難以持續,而且相關的主播分分鐘要入醫院,所以吃播行內也有聲音要發展更多賣點,更好的玩法,思考如何利用吃播影響力,做些有正面影響的事,向觀眾傳遞有價值東西,例如保持對食物真正的熱愛,對食物有創意的注入,提升吃的文化。將進食作為一種觀賞和娛樂,其實是讓人們在更深層次上關注食物的方式,鼓勵人們不斷重新思考。例如中國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人紅是非多,但她紅得有其道理,同樣介紹煮食【按此】瀏覽,她就有自己一套理念︰慢生活,讓觀眾在急促日常中減少焦慮,獲得平靜感,享受生活美而好的一面。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