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張勇

乾燥症患者忌燥熱食物

發佈時間: 2021/10/22

乾燥症患者忌燥熱食物

乾燥症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種,具體來講,是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並破壞自身功能正常的分泌腺,這些分泌腺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其臨床症狀包括皮膚乾燥、口乾、眼乾、鼻出血、乾咳等。好發於40至50歲的女性。由於它發病緩慢,症狀也不明顯,常未被早期診斷出,病人如不接受適當治療,可能會影響生活質素。

此病在中醫文獻中並無相關病名記載。根據臨床症狀表現,多數學者認為本症應屬中醫「燥症、內燥症、燥毒症」範圍。患者多屬於陰虛或燥熱體質,加上反覆感染溫燥之邪,干擾了人體津液的生成轉化和輸送,引起皮膚、黏膜乾燥、指甲乾枯、眼乾鼻燥、口燥咽乾、大便秘結、舌質乾瘦而紅、苔少、脈細澀等。

中醫看待乾燥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記載「燥勝則乾」,六氣當中的「燥」若變成「燥邪」,最易傷人津液,且最先影響到肺臟,中醫說的肺臟外合皮毛,開竅於鼻,所以最先影響皮膚與口鼻的黏膜,肺氣影響大腸的傳導,例如當肺首先受燥的影響,腸也容易跟着受影響,發生排便燥結的症狀。乾燥症因體質陰虛,津液生化不足,口鼻乾燥、眼乾及澀痛,異物感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性疾病,病變以腎、肝、肺之陰虛為主。

中醫認為乾燥症一般來說,飲食上應注意避免燥熱食物,如炸、辣、酒等。可多吃一些幫助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黑木耳、秋葵、山藥,以及多補充維他命C,如奇異果、葡萄等較平和的水果。如果有便秘的話,一定要讓排便順暢,腸道乾淨才不會令發炎反應更嚴重。中藥的話以滋陰藥為主,清熱為輔,並佐以行氣的藥。

用中藥可以加強改善乾燥症,因此乾燥症體質的人應時時注意環境濕度、生活習慣、飲食,並且保持心情愉快,搭配藥物治療,身體也可以保持健康狀態。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深獲名人富豪信任與支持,專治痛症、都市病等。
欄名: 名人御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