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Gaslighting 如何對付「點煤氣燈」的人?

發佈時間: 2021/12/23

Gaslighting 如何對付「點煤氣燈」的人?

王力宏與李靚蕾婚變事件近日備受矚目,有些人邊留意,邊覺得自己很八卦,其實有時從八卦中也學到些東西,像我就學到了Gaslighting這個詞語,到處找資料和大家分享。

李靚蕾發文曾提到Gaslighting,說王力宏一直利用這種情緒操控的方法,加諸其身上。看「蕾神」(網民對李的稱謂),學英文,那麼Gaslighting具體是透過甚麼方法操控人情緒?

Gaslighting,有譯「煤氣燈操縱」或「煤氣燈效應」,簡單來說,是指施虐者逐漸令受害人自我懷疑,質疑自己的記憶力、感知力、判斷力等等,慢慢不再相信自己,整個人「亂晒籠」,逐漸受旁人控制支配,任人魚肉。大部分受到此種操控並且受精神傷害的人,到後期都會身心俱疲,沒有心智及力氣面對現實,最後讓虐待者可得逞。

這個名詞源自1938年一個舞台劇劇本《Gas Light》,1944年美國同名懸疑電影《煤氣燈下》上映,由英格烈褒曼(Ingrid Bergman)、查理士鮑耶(Charles Boyer)主演,英格烈褒曼更憑此片奪得奧斯卡影后。電影中褒曼飾演的妻子被丈夫心理折磨,企圖把她逼瘋,好遮掩自身過去的罪行並謀奪妻子財產。丈夫所用的方法是,刻意設計讓家中煤氣燈忽明忽暗,讓妻子看到並向他反映,他卻指沒有這樣的事只是她的幻覺,令妻子更疑神疑鬼,漸漸喪失判斷能力,慢慢相信自己精神失常。

由於影片受到談論並造成回響,Gaslight一詞逐漸被衍生成情感、精神操控的代稱,甚至用作臨床心理學術語,以及政治評論等,《牛津英語字典》亦將Gaslight收錄︰「To manipulate(a person)by psychological means into questioning his or her own sanity.」(通過心理手段操縱(一個人),使其對自己精神心智產生懷疑)。

「煤氣燈操縱」也是政治博弈屢見不鮮招數,政客淡化或隱瞞他們所做的錯事,或利用爭議來轉移對重要事件的注意力等等。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到上任後,前總統特朗普前後不一的言論,被媒體形容為「煤氣燈操縱」(Political Gaslighting)。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文章《Donald Trump is gaslighting all of us》就提出,特朗普把這種世界領袖常用的伎倆頻繁運用,經常否認說過這樣那樣的話,又責怪他人曲解自己。特朗普又破壞記者和媒體的公信力,斥責他們報假新聞,從而破壞公眾獲取真相的途徑。凡此種種造成的後果是,人們難以掌握真相,迷失在眾多謊言當中,任憑操弄。

除了政治意圖或個人犯罪企圖,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又會否遇上「煤氣燈操縱」?機會也不小。身邊人使出「煤氣燈操縱」,並不一定是主動害人如謀財害命之類,也可以是自己意識不到的,將別人「屈」成有問題的一方,但其實對方本來沒問題。「煤氣燈操縱」也是一種人的防禦機制,為保護自己,將自身一些負面情緒轉移到周圍親近的人身上,導致這些人呈現心理異常,然而「點煤氣燈」的始作俑者不會察覺自己有問題,總認為是身邊的人有問題。被點煤氣燈的人就更難察覺了,因為日積月累的被貶損,開始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和別人無關,樣樣怪自己,心理出現異常。

一個普遍的例子,是父母太嚴的家庭,問題少年家裏很多時會有暴躁、焦慮甚或患情緒病父母,他們總覺得自己對,肆意教訓子女,樣樣皆認為子女沒道理、能力不逮。有力量的少年會反抗,也許父母眼中看起來叛逆,但可以擺脫被「點煤氣燈」境況。

另一些孩子則長期處於這種被羞辱環境,失去了自尊、沒有了自信,漸覺自己的確無用。父母自己的焦慮消化不到,轉化予子女,父母愈覺得孩子不正常,孩子就真的愈來愈不正常,出現情緒問題以至人格障礙。

情感操控難察覺 要相信自己感受

情感操控往往是逐步發展的,使人難以察覺,「點煤氣燈」的人操控的方法,包括反駁否定、隱瞞、誤導、講大話、貶低等,試圖破壞受害者情緒穩定,使其懷疑自己一直相信的事實。例如反駁,指的是質疑別人的記憶,他們可能會說「你從來都記性差喇」或者「你肯定?」使用隱瞞這種技巧的人可能會假裝不理解別人說話,裝傻以不必回應,例如會說「我不知道你在講甚麽」、「我唔想再同你講」之類。至於貶低對方,一個方式是無視對方的感受,不斷指摘對方反應過敏。

那麼,我們怎樣對付「點煤氣燈」的人?專家有一些建議。與值得信賴的家庭成員、朋友之類交談,尋求多些第三者意見,進而確定並指認眼前的人是否在「煤氣燈操縱」,以便作出反制。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空穴來風,問題不在自己,有需要時寫日記,記錄細節,拍照也有助核對自己的記憶。此外,學會一些心態例如容許自己隨心感受,並相信自己的感受,不要有罪惡感;找回自己對事物的熱情,即便是身邊小小東西;還有學懂有需要時放棄一些東西,例如一段關係。

許多精神暴力案件多年後才接獲報案,部分因為受害人搞不清是否錯在自己,遲遲沒反應。情感操控發生在權力不平衡的個人關係和社會中,是一種虐待,不必要忍耐。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