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醫生要教人 從朱偉星想到Doctor Strange

發佈時間: 2022/01/12

醫生要教人 從朱偉星想到Doctor Strange

近日紅人,非朱偉星醫生莫屬。他是香港電台普通話主持楊子矜的丈夫。楊子矜早前出席「洪門宴」生日派對後,檢測呈「假陽性」,朱偉星承認他出席洪門宴時並無嘟「安心出行」,亦無人檢查其新冠疫苗接種紀錄。他接受電台訪問,被主持人質疑法例要求仍要遵守時,反問一句「吓,你哋咁守法㗎?」紅爆網絡。

除了這句「神回覆」,現在google輸入個「殘」字,立即彈出「殘廁採樣」的搜尋建議,也關他事。我近日在媒體見到「殘廁採樣」這用語,頓生疑問,一個醫生何解要在一間殘破的廁所為病人採集樣本?後來知道「殘廁」指「殘疾人廁所」,可能我孤陋寡聞,不知各位有否此問?

「殘廁採樣」成為熱搜,相信朱醫生諗都無諗過。事情源於楊子矜去完洪門宴,擔心自己染疫想盡快檢測,朱醫生帶她到一家化驗所,因急於提交樣本,他自己為妻子採樣,借用化驗所外殘疾人廁所做採樣程序。

至於金句「吓,你哋咁守法㗎」,我有另一種揣測。由於朱偉星在訪問中有指斥電台過去不鼓勵人守法及散播仇恨等,我估計「你哋咁守法㗎」此句,他當時是想借機質疑電台方面「不守法」,並非暗示不必守法嘟「安心出行」。不過,弊在朱偉星自己的確沒按法例規定嘟「安心出行」在先,口快快令人聯想,百詞莫辯。我覺得,朱偉星作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可能識醫術不諳口術,需要另一科的doctor幫忙。

Spin doctor,政治公關,有人譯政治化粧師,就是透過公關手段影響傳媒報道,改變輿論有利自己一方。Spin指旋轉式擊球動作,使運動員更好控制球的軌道和方向,喻意通過改變事實的「軌迹」來影響公眾接收的方式,而doctor並非指一般意義的醫生,而是懂restore(恢復)、repair(修理)之類的人,將東西「唔啱扭到啱」。

講到doctor,我想起荷里活超級英雄電影《Doctor Strange》(奇異博士),班尼狄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神經外科醫生Stephen Strange在一次車禍雙手殘障,最後在神秘魔法師幫助下成為擁有超凡魔力的Doctor Strange。電影上演時,有人感到奇怪,主角不是醫生嗎?為甚麽片名不譯「醫生」,而譯「博士」?電影中男主角成為法師後,出現過這樣的對話,大意是「你是法師(Master)?」他答︰「我是醫生(Doctor)」。其實這是語帶相關的幽默,Doctor Strange同時表達出他是堂堂的Doctor(博士、醫生),你居然說我是Master(碩士、大師),豈不降級了?所以特別強調自己是Doctor(博士),這個對話正好解釋為甚麽戲名要譯《奇異博士》。

「Doctor」本意 學識淵博「教授者」

另一個問題來了,Doctor這個字同時可以解博士及醫生,來源如何?Doctor,是拉丁文docēre變化而來,乃to teach(教授)的意思,doctor在當初有teacher(教授者)的意思。在歐洲文藝復興誕生的14世紀,各種學識在傳授,大量教學在進行。當時稱得上Doctor的人,是有羅馬天主教會批准,能夠解讀教義的神學家。

14世紀末,這個詞不僅適用於少數神學家,也適用於學識淵博、精通各領域知識的教授者,就是a learned person(知識淵博的人)之意,有資格教授他人,Doctor開始有「最高學位的人」,也就是今天博士的含義。

哲學誕生於希臘,哲學的英文Philosophy源自希臘文Philosophia,Philo解熱愛,sophia指智慧,所以哲學的本質就是熱愛智慧。人們把哲學看成「學科之母」,任何沒有獨立發展出來的學科,都屬於哲學範疇。當時歐洲的大學學科,主要分4類︰哲學、神學、法律及醫學,其他如歷史、自然科學等都歸為哲學,人們將擁有最高學歷的人稱為Doctor of Philosophy(PhD),因而今天很多學科的博士畢業生都叫哲學博士(PhD)。

15世紀起,Doctor才逐漸同時被用來泛指取得醫學執照的醫生,取代「唔老黎」的leech,leech是水蛭,因古時醫生用水蛭為人放血。今天的醫生銜頭各地不同,美國醫科畢業稱M.D.(Doctor of Medicine),但不是指博士,英聯邦地方M.D.則是醫學博士,而一般醫科本科畢業叫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就是在香港常見的「內外全科醫學士」。

無論點稱呼,在我看來一個醫生不是一個Doctor Strange之類的人物,不是那種最愛永遠是自己,總表現出凌駕所有人之上的自大輕狂心態,無視他人、無視規則。反過來說,醫生的角色除了救人,還可以教人,正如前述,Doctor一詞含義很廣,包含教授者、博學者、博士、醫生等,其中,教授者是本意。

以此引伸,我覺得醫生其實可以扮演更多角色,教導病人認識自己的病,如何應付,而不是簡單說開甚麼藥就了事,醫生亦可以教病人保持健康之道,尤其家庭醫生。不過,這些醫生to teach的前提是醫生有時間,在香港不論公私營醫療這個都變得奢侈。無論多奢侈,我希望更多的醫生能教人,但不要教壞人。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