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肉豆蔻的故事 一座城鎮換一座火山

發佈時間: 2022/01/20

肉豆蔻的故事 一座城鎮換一座火山

昨天從湯加火山爆發談到印尼火山,以一座城鎮換一座火山島,如果是你換不換?歷史上的確曾發生這樣的事,而且就在印尼,這件事少人知,但對世界的影響一點都不小,而且彰顯出歷史的奇妙有趣。

大約350年前,荷蘭為了得到如今默默無聞,位於印尼馬魯古群島(Maluku)班達海的其中一個火山島,寧願將一塊美洲殖民土地,拱手讓予英國人。然而在荷蘭人眼中,卻是物超所值,他們認為馬魯古群島才是真正命脈,誰擁有誰就是大航海時代強權。這些島上並非有寶藏金礦,而是長滿歐洲人趨之若鶩的奢侈品--香料。

17世紀,歐洲流行香料,包括肉豆蔻、丁香、胡椒、肉桂等,原因之一是歐洲人包括貴族少沖涼,這些熱帶香料散發的氣味可以掩蓋體臭。尤其肉豆蔻(Nutmeg),一直是他們夢寐以求,但總供不應求。肉豆蔻是一種具有獨特辛香的香料,可作調味食用,也具藥用價值,健脾開胃幫助消化,也有麻醉效果,小量服用可助眠。肉豆蔻作為舶來品,據說早在公元8世紀前就被中藥納入,唐代《本草拾遺》等藥典都有提到︰「肉豆蔻生胡國,胡名迦拘勒,大舶來即有,中國無之。」在中世紀歐洲,它還被用來抵禦瘟疫,價格飛漲並非人人有budget,只是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據傳13世紀1公斤肉豆蔻,可以換7頭牛。

肉豆蔻和丁香等其他香料,由阿拉伯人四處收集,在君士坦丁堡(現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銷售,再由威尼斯商人轉售至歐洲各國,當肉豆蔻到達宮廷貴人們手中時,價格比黃金還貴。阿拉伯人為令奇貨可居,將肉豆蔻等來源搞得神秘,不肯透露哪裏入貨,歐洲買家只知這些珍貴香料來自遙遠東方,傳說中的香料群島。香料群島,其實就是馬魯古群島的班達群島,部分乃火山島。常綠喬木肉豆蔻生長在高溫、潮濕、雨水連綿的火山島雨林中,可說是大自然對小小火山島的恩賜,數個世紀以來,來自阿拉伯以至中國等商人到來收購肉豆蔻,為島民帶來財富。

大航海時代來臨,伴隨着阿拉伯世界的衰落,葡萄牙人船隻開進班達海,尋找到傳說中的香料群島,船隊帶着滿船香料回到歐洲。葡萄牙人的成功,誘發更多歐洲人貪念,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紛紛進入這帶海域。實力強大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人來到,驅逐了更早到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佔領大部分島嶼。他們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班達群島建起一座座肉豆蔻種植園。為了壟斷當時世界僅有的肉豆蔻產地,據說荷蘭人還屠殺島上原住民,確保控制肉豆蔻產銷。肉豆蔻相對圖利,荷蘭人賺得盆滿缽滿,原住民不但得不到財富,反而連命仔也難顧。

香料爭奪 紐約誕生

荷蘭幾乎獨佔當時世界上肉豆蔻唯一產區,唯獨班達群島其中一座小火山島盧恩島(Banda Run),由英國人控制,宣稱那裏是英國第一個海外殖民地,並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出產外銷肉豆蔻。為了徹底壟斷肉豆蔻產銷,荷蘭人和英國人爭奪盧恩島控制權,搞了幾十年。

17世紀中,英國人佔據了荷蘭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一個荷蘭人命名做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的地方,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打了三年,大家不想再打。英荷兩國坐低傾達成了協議,英國放棄火山小島盧恩,並確認荷蘭對班達群島的統一控制,而荷蘭就將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蘭(Nieuw-Nederland),當中包括新阿姆斯特丹讓給英國。

盧恩島歸了荷蘭,他們最終全部壟斷了肉豆蔻市場,持續近100年,然而世上沒有永遠的紅利,肉豆蔻有包裹種子,鮮艷的紅色假種皮,但花則無百日紅。18世紀,有法國人成功從香料群島偷運肉豆蔻幼苗(一說是種子)到毛里求斯,開始種起來。此後,英國人又把樹苗帶到自己殖民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等種植肉豆蔻。

從此肉豆蔻不再稀有,荷蘭人氣上心頭,但都無用,香料已經不值錢。加上種種歷史原因,荷蘭漸已遲暮,當不了國際大佬。

班達群島經過上百年血腥掠奪,成為「神棄之地」,如今成為不太顯眼的潛水勝地。至於英國人以肉豆蔻為代價,換來的新阿姆斯特丹,一路發展起來,英王查理二世將這塊北美土地封給弟弟約克公爵(Duke of York),從新阿姆斯特丹改名新約克(New York),從此有了一個今天我們更熟悉的名字--紐約。這個故事,是否可以說是肉豆蔻改變了世界格局?

荷蘭人拿走了英國人的肉豆蔻,卻送給英國人大蘋果(Big Apple,紐約別稱),英國人似乎無蝕底,但也沒穩賺,美國最終獨立,和英國人講bye-bye,現在英國人還反過來當上小弟跟美國走。火山爆發有破壞,也創造火山島帶來新世界,夏威夷就是由火山島而來。歷史發展除了有其必然之數,還有一種令人估不到,這才更有趣。試想一下,如果荷蘭當年不將新阿姆斯特丹交給英國,如今世界又會是怎樣?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