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絳色、朱色 中國紅的知識

發佈時間: 2022/02/21

絳色、朱色 中國紅的知識

北京冬奧閉幕,閉幕式除了大玩「雙奧之城」元素,還用中國紅碰撞冰雪藍。紅這個顏色,自古在中國代表很多東西,例如皇帝、吉祥富貴,象徵喜慶朝氣,學問大得很,今天就淺談中國紅。

古人認為人和萬物生長一樣,有自身生命周期,這一周期長度就是12年,人度過一個周期,就會經歷一次輪迴,本命年就是周期最後一年,順利度過本命年,也就意味生命新周期開始。

基於這種心理,逐漸形成許多以闢邪祈福的本命年習俗,其中以掛紅流傳最廣。簡單地說,就是在本命年除夕夜穿戴紅色配飾,驅邪避凶、祈福納祥,今天我們熟悉的過年穿紅底褲,就是掛紅習俗一種體現。

為什麽掛紅而不是掛綠之類?有學者認為,中國「尚紅」民俗,源自先民對血液、太陽和火的敬畏。這三種元素帶給古人震撼,而它們視覺上都接近紅色,因此紅色被先民賦予神聖意義,也就是紅色「驅邪避凶」世俗意義的源頭。

除了「驅邪避凶」,中國有五行學說。古時中國,從遊牧文明的原始社會邁向農耕文明,不同朝代有不同代表色。一說古代朝代的更替,最開始奉行五行相剋說,「青(藍)、赤(紅)、白、黑、黃」乃「五方正色」,代表「東、南、西、北、中」。

夏朝崇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屬火德,崇尚像火焰的赤色,於是尚紅,將紅色視為本朝色。周朝文明特別是其中的「禮」,大大影響後世,但赤或紅也好,也不算是今天中國紅的來由。周朝之後經歷戰國混亂,秦朝統一天下後,以水克周的火,於是崇尚代表水的黑色。漢朝搞了一輪又水又土,又黑又黃,再改用五行相生說,火德即又尚紅色,紅色就此由漢朝傳播開來,可說是最早的流行色,漸漸紅色文化滲透成了民族代表色。不過在古代,紅色可不是想穿就穿,隋唐以前紅色服飾一直是皇公貴族專屬,民間禁用,直到明末清初。

中國古代雖崇尚紅色,但要得到紅色卻不容易。中國人最早是從礦物如赤鐵礦粉末和朱砂提取染料,到周朝開始用植物染料,從茜草、紅花、蘇木等提取紅色素。唐朝以前,即1,400多年以前,茜草是中國提取紅色染料的主要植物,從表面上看,這種植物似乎與紅色沾不上邊,開白花,其實地下根部呈紅色;它也可入藥,據說對尿血、瘀血之類有效,故又名血見愁。

古人用泡煮茜草來將布之類染紅,但先要用明礬土等含鋁鹽的物質作為媒染劑,再將織物浸泡煮過的茜草,才能染出紅色。普通小草到高貴紅色,茜草走過很長的路,雖則染出來顏色偏暗,但依然佔據紅色染料霸主地位。

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將一種植物帶回中原,打破這一局面,也帶來飽和度更高、更艷麗的紅,到魏晉南北朝,這種染色技術已成熟。這種菊科植物叫紅花,之後主宰了古代小姐們的口紅顏色。隋唐時紅花染出的紅,開始引領時尚,有這樣的詩句︰「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紅血未加。染出輕羅莫相貴,古人崇儉誡奢華。」不過要從紅花得到紅色難度也不小,花瓣有兩種色素,一種紅色一種黃色。要得到漂亮的紅色,必須先把黃色去掉,古人想出「殺花法」。據《齊民要術》記載,為得到紅染料,古人趁早上露水未乾採集花瓣搗碎,先用水洗掉部分黃色,再用洗米水之類弱酸性液體去除剩餘的黃色素,把含有紅色素的殘花壓成餅,用青蒿汁殺菌後保存,要用的時候把餅用鹼水浸,釋出紅色染料。紅花餅不僅用來染色,還製造胭脂口紅給女士們。

在紅花染色盛行的唐朝,一股染色新勢力崛起,是名叫蘇木的豆科植物,自嶺南進入中原,紅色同樣「神秘地」藏在「芯」裏,去除外皮後陰乾可作染料。它最大優勢在於變化,用不同媒染劑可獲得不同紅色,堪稱染料中的「全能型」。到了明清,紅色走進尋常百姓生活,多變的蘇木滿足人對紅色更多元化的需求,成了植物紅色染料江湖最後一任霸主。隨着工業染料進入中國,蘇木退出歷史舞台。

達官貴人獨享朱紅

中國紅有幾多種?不是簡單一個答案。有人說朱紅色是中國紅,它是朱砂研磨之後得到的顏色,古代純正朱砂很稀有,所以朱紅色非常珍貴,只有達官貴人擁有,皇帝批示奏章留下的朱批,富貴人家用朱紅塗大門以顯富貴。今天人們對北京故宮的印象,就是那些紅牆紅門,那些滿眼的紅,便是朱紅,由於純正朱砂來自中國,故有人叫古典華貴的朱砂紅做中國紅。

另一種講法是,絳色也叫中國紅,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大紅色,三原色之一的那隻紅,也叫正紅。紅,是中國古代色彩詞中,包含色域最廣的顏色詞,除了朱、赤,還有緋、縓……有一種叫妃,或楊妃色,多麼高雅,就是粉紅;胭脂紅,就是古時女子化粧用的胭脂色,用盛開紅藍花取汁,淘去黃色素後保留紅色;至於棗紅,沉穩典雅,古典家具中的紅酸枝木家具便為此色。

無論是三原色中的大紅、正紅,抑或華貴的故宮朱砂紅,以它們為主色調衍生出的紅有更多︰樸素的土紅、嬌嫩的石榴紅、滄桑的鐵銹紅、鮮亮的櫻桃紅、豆沙紅、海棠紅……各種紅絢麗璀璨、多姿變幻。紅的美學,是中國特有符號,中國紅不容易看明白,讀懂中國文化,讀懂中國更難,亦更有趣。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