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病毒別過度驚恐

發佈時間: 2022/03/31

面對病毒別過度驚恐

近月第5波疫情肆虐,確診人數持續高企,社會民生及經濟都飽受衝擊。在這種氛圍下,有人出現焦慮症狀,有人驚恐症發作,甚至有人因為受疫情的種種困擾而選擇了輕生!

全香港有不少人陷入了緊張、害怕、恐懼和驚慌的情緒中,並集體以這些態度去回應病毒,代價是令人更恐懼,更不知所措。

其實,每當你被恐懼情緒包圍時,往往來攻擊你的是這種恐懼的感覺,而非原本懼怕的內容或害怕的事物,這種錯用「恐懼」回應「恐懼」以導致迷失及慌亂,是最不幸和最不值的結果。

病毒不會因為你害怕而不存在,也不會因為人的恐懼而被消滅。何況不少研究都指出,當人長期處於驚恐、過度緊張、害怕和擔憂等等情緒中,身體的抵抗力會被削弱,反而更容易令人病倒。

緊張及擔憂等情緒原本主要是使人關注一些狀況的發生,以及提供動力,令人們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希望人們專注於這種情緒。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疫情所帶來的迫切問題而非情緒本身。意圖解決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就等於在火警發生時只一心想盡辦法毁掉火警鐘聲,妄想透過掩耳盜鈴的方式生存下來。

因此,大家應以理性、有建設性和創造力的態度,以及正面行動去應對病毒,不宜沉溺於害怕病毒的過度恐慌中,以免上演未病死,先嚇死的悲劇!

撰文: 張傳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