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借嘢記得要還

發佈時間: 2022/04/11

借嘢記得要還

疫情期間我難得一次回娘家與兩老晚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把酒言歡期間,老爸談起從前在深水埗開舖做汽車維修的軼事,包括最乞人憎的客戶類型。我以為他開舖30多年,最痛恨的應是屢屢拖欠費用的人,誰知他最咬牙切齒的是「借嘢唔還」,兼完全不覺自己有問題的人。

他做維修,舖內大大小小如士巴拿、螺絲批、剪刀等數得出的工具都有。很多朋友或客人路過,都會向他借個方便,老爸也樂意借出,只要有借有還便可。但他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是某街坊的單車鏈有點不靈光,問老爸借偈油滴兩滴,老爸當然沒有問題。兩滴很難盛載,惟有整樽借給對方,誰知一借數星期也沒回頭。缺少一樽偈油工作挺麻煩,於是老爸致電該街坊,街坊竟說︰「哦!樽偈油仲有好多,我未用完喎!」老爸氣上心頭,借兩滴結果整樽據為己有,真是「父油鳩佔」。

老爸接着滔滔不絕,例子愈舉愈多。有客人借個鐵錘回家維修,又是一借個多月。錘子是我爸的重要「搵食工具」,少了一把很不方便,於是致電追討。誰知今次更離譜,對方說︰「啊,嗰個錘呀?我都想還,但唔見咗喎!」同樣一句道歉都無。

老爸說了一堆例子後,我感受很深,因為身邊也有些朋友習慣做「老馮」。對方可能覺得「唓!一樽偈油,一把鐵錘,值幾多錢,使乜大驚小怪?」物件價值因人而異,對你沒甚麼作用,但對其他人而言是謀生工具,缺少了便阻礙進度。更重要是責任問題,我相信借東西、遺失東西誰都試過,但如果加點禮貌兼歉意,老爸也不會氣上心頭。但似乎現代人連「唔好意思」、「不如我賠返畀你」等門面工夫都省得做。

現在流行「跌嘢唔好執」,但「借嘢記得要還」,微小的一件事,是人格的體現!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