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王弼

酒吧人生百態

發佈時間: 2022/04/19

酒吧人生百態

西人的酒吧就像我們廣東人的茶樓(或60、70年代的涼茶舖),賣的啤酒和炸雞翼薯條只是配菜,主菜其實是人際交流。

去酒吧的人有着不同理由,蘭桂坊的常客志不在酒,香港人當然知道,但酒吧有各種類型,賣的不一定是男女情慾關係。有上了年紀的人,跟配偶離異,獨力帶大孩子,不過孩子長大了,搬到其他地方,自己又進入退休年齡,與其留在家中對着牆壁,倒不如到酒吧看冰球或美式足球,跟酒保和其他酒客談天說地。談笑間已灌下5杯啤酒、一個漢堡包薯條,以溫哥華的生活指數計,加上15%小費、政府10%酒精稅和5%銷售稅,一天盛惠約400港元,一間酒吧能否成功經營,要看有多少這類熟客。

到酒吧的人不都是消極地只想找人解悶,好運的時候也會碰上一些人能交換市場資訊。一次,跟一個叫馬可的本地人交談,他應該是一位工程師,跟我解釋為何科學的模擬預測能力非常有局限,可惜不少人卻高舉科學,把一些不太靠譜的模型當成真理。

另外,也碰到一位專炒即日鮮的前醫生,他嫌棄醫生的工作太過悶蛋和賺得不多,十年前轉型專業炒股,我見他經歷十年時間仍未被迫重操故業,估計他的炒股成績不俗,經過一輪切磋和交換情報,各自的推介都賺到一些,漸漸惺惺相惜。

過去的疫情,令上述交流一度被中斷,王弼只可以說,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網上會議斷不能發生面對面交流的化學作用。不要低估傳統面對面交談的重要性,王弼大膽預言,將來的高級工種,只會留給有能力進行有人性情感交流的人。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弼 曾任基金首席經濟師、智庫行政總監、生物工程師等。不認為當社會上的1%有甚麼問題,鼓勵讀者以晉身1%為榮。
欄名: 一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