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一切由慈悲和智慧開始

發佈時間: 2022/05/06

一切由慈悲和智慧開始

近來很多佛教道場都多了提供網上傳法活動,令我在調控情緒和學習佛法上有很大裨益。

在一次開示上,法師說學佛是從慈悲開始,對人關懷體恤,也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慈悲心,加上學得般若(即智慧),理解到緣起性空,就算修行不錯了。

另一個法師也說,慈悲不只是同情心,也包括為人分憂和解決問題。般若(智慧)是對人包容和為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初接觸佛法時,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香港較普遍的是禪宗、凈土宗和西藏密宗),慈悲和般若都應該是主要的修行目標。

法師的開示使我聯想到佛陀教化的細緻和智慧。有一天我去看日落時,上升的月亮和落山的太陽同時掛在空中,想起特別關懐人的世間之苦如病痛、貧窮的藥師佛,他的侍者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慈悲的佛了解病痛等之苦是無分日夜地困擾着我們的,所以佛和菩薩都是日夜守護着我們。其實想念或參拜藥師如來的時候,都是提醒自己要無時無刻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多關懷身邊的人,以及對24小時救護我們的醫療人員心懷感恩。

在這段疫情期間,令我感受到堅守崗位、悉心照顧市民的醫護,就是藥師佛和他的侍者,我們拜佛,看經論,修行的目標都是想依着佛在世時走過的修行之路,希望有一世能達到佛或菩薩的境界,了脫生死之苦,而不是求佛庇佑,加持世上的福報的。如果我們修行有成,慈悲善待自己的身體和其他人,有智慧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我,無常,所以行為上以利己利他作為原則去解決問題,就會和佛菩薩相應,見到佛菩薩在世間的示現。

雖然佛教並不提倡祈福,但佛是慈悲的,明白我們有訴苦,私底下懺悔,燃點希望的需要去支撑我們面對無常,應付逆境,持續修行,所以觀世音菩薩是和眾生緣分最厚的菩薩之一,是佛教徒或很多非佛教徒在危急情況和情緒不穩時內心尋求加持庇護的對象,只要有信心,默念或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都可能產生穩定情緒的作用。不同的道場在網上都有念誦觀世音名號或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導念,有需要時不妨嘗試。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