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數碼化助中醫遙距診症

發佈時間: 2022/06/08

脈象數碼化助中醫遙距診症

自本港爆發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中醫在預防重症和治療後遺症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在疫情高峰期,不少的中醫機構都陸續推出遙距診症服務。中醫診症的基本方法是「望、聞、問、切」,它們分別是觀察病人的症狀,辨別病人的聲息,詢問病情和把脈。「望、聞、問」三診可以簡單地通過視像通話達成,而「切脈」這個難題則可使用脈象儀來解決。

脈象儀是運用傳感器採集人體脈象的資訊,然後轉化為電訊號和圖譜的一種儀器。早期的脈象儀採用機械式的傳感器,利用綫性電動機往返移動來模擬人體脈搏跳動的頻率和幅度,採集的資訊比較單一,而且儀器體積笨重,臨床上的應用並不理想。

近年來,隨着新材料技術及電子科技的突飛猛進,各類的傳感器被廣泛應用於脈診儀的研發。近代的脈象儀,一般採用壓力傳感器,在人的手腕上套上氣囊,通過充氣加壓可以模擬中醫的「浮、中、沉」等探脈方式,手腕上能放上多個傳感器,可以同時採集「寸脈」、「關脈」和「尺脈」的資訊,這樣的設計最接近傳統中醫的把脈手法。新一代的脈象儀,還會加上光電式、超聲波等傳感器,這些非接觸式傳感器的操作模式雖然跟中醫的把脈有所不同,但可提供更廣泛的臨床數據來幫助中醫師診斷病情。

展望未來,脈象儀將趨向輕便、便㩦和價格低廉方面發展,結合物聯網的實時通訊技術,使中醫師更完整地運用「四診合參」的診症方法,大大提高中醫遙距診症的可行性和成效。

撰文: 葉兆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高級研究員及實驗室經理
欄名: 中大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