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立夏之後,天氣會逐漸變得愈來愈熱,但真正使人感受到夏熱炎炎往往是「夏至」之後直到秋季的「處暑」這段時期,即通常所說的「三伏」天。
「暑」,《說文解字》雖然以「熱也」釋之,但《說文解字注》則提出「暑之義主謂濕,熱之義主謂燥」,即言「暑」時,不僅關乎「熱」,而且還包含有「濕」在內。暑氣發生於夏暑之際,這是一年之中雨水最多之時,對於暑熱蒸騰水濕之氣,中醫原本就有「暑多夾濕」之認識,清代著名醫家吳鞠通甚至認為「暑必兼濕」。
無論是「暑」還是「濕」,原本都屬於天地間應有之「六氣」。人處天地之間,只要養護得當,則不會因為「暑」或「濕」而受到傷害。但是,在夏暑期間,人們都會有意進行防暑,最常見的是利用空調降低室溫,如果長時間處在冷氣環境中,則可傷及人身之陽氣,使得陽氣無力運化水濕。此外,人們還會經常食用一些生冷之物,當時可能會令人有涼爽之感,但過食或久食則很容易損傷脾胃之運化水榖的功能,從而導致體內之水濕不能被運化,以致濕邪內生。至於一些原本就屬於陽氣不足,或脾胃虛弱之人,如果防暑失當,則更容易導致濕邪內生。
暑為無形之熱,而濕則為有形之邪。無形之熱易清,有形之濕難化。如果無形之暑熱陷入有形之濕邪中,則會導致「暑濕」,中醫形容其狀態「如油入面」,則更難清除。所以,人們在盛夏之時,除了一般的防暑降溫外,還應該注意防止隨着暑熱而來之濕氣,更應該防止因為防暑不當而使濕氣內生,導致一些較難處理的病證。當然,一旦養護失當而出現「暑濕」病證,則要及時就醫,診疾療病。
撰文:
姜元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學部主任
欄名: 中大醫說
-
青年發展|7成港人指家庭出身決定一切 6成信靠持續進修向上流動 |
|
-
七仙羽西九龍豪宅歎世界超寫意 自認樓盤「獵人」手頭上勁多物業 |
|
-
前高官離世|前保安局長李少光今早睡夢中離世 享年73歲 |
|
-
無品鄰居︳夫婦不滿家門口有樹變「困」字礙風水 擅砍3棵30年大樹下場曝光 |
|
-
清潔街道|政府今起展開打擊衞生黑點工作 卓永興巡視批有人太歳頭上動土 |
|
-
香港經濟|陳茂波料港經濟今年餘下時間有改善 望縮短檢疫及消費券有助提振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防暑更應防濕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健康 - D220622
防暑更應防濕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健康
每年從立夏之後,天氣會逐漸變得愈來愈熱,但真正使人感受到夏熱炎炎往往是「夏至」之後直到秋季的「處暑」這段時期,即通常所說的「三伏」天。 「暑」,《說文解字》雖然以「熱也」釋之,但《說文解字注》則提出「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3282736%2F%E9%98%B2%E6%9A%91%E6%9B%B4%E6%87%89%E9%98%B2%E6%BF%95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282736/防暑更應防濕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seo/503.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80000/3282736/
生活副刊
健康
007
3282736
503
514003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5265e1cb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d366398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c762946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d645c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