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女性易患缺鐵性貧血

發佈時間: 2022/06/30

女性易患缺鐵性貧血

女性每月來經,因此一般比男性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aemia);血紅蛋白濃度下降,血球體積減小。不少港人天生有輕型地中海貧血症,導致輕微貧血,血球體積同樣減小,容易與缺鐵性貧血混淆,小心!

20歲的陳小姐支持捐血救人,卻在捐血中心發現自己患有貧血,不宜捐血;進一步檢查顯示陳小姐患有「缺鐵性貧血」,大便隱血陰性,醫生處方鐵丸補充。陳小姐一向經血量多,又因為怕肥而少吃紅肉,又喜歡飲咖啡和茶,因此每天攝取的鐵質並不足以補充因經血多所引致的鐵流失。

一般食物並不含太多鐵,腸胃吸收鐵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每餐只能攝取小量的鐵;三餐所吸收的鐵,一般僅足夠補充每天的流失;女性每月來經會導致失血失鐵,經血稍多身體即失平衡,容易出現缺鐵情況。

食物吞嚥後經食道入胃,胃酸含大量鹽酸,具氧化作用,將食物中的「三價鐵」(Ferric iron)氧化成「二價鐵」(Ferrous iron),然後在小腸吸收入血。咖啡和茶具抗氧化功能,不利三價鐵氧化,影響小腸吸收鐵的能力。

40歲的李太喜歡小孩子,已育有兩子兩女,最近驗血發現有「缺鐵性貧血」,大便隱血陰性,腸胃內視鏡檢查沒有流血迹象。懷孕期間,胎兒從母體吸取大量鐵質,因此多產的母親較易患缺鐵性貧血。

50歲的張太長期經血過多,引致缺鐵性貧血,超聲波掃描顯示良性子宮肌瘤,手術切除後經血量回復正常。

60歲的王太收經多年,但最近陰道經常有血,驗血發現缺鐵性貧血,正電子掃描顯示子宮有腫瘤,手術確診子宮內膜癌。

女性患缺鐵性貧血,不宜掉以輕心,必須找出病因再接受合適的治療。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