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急性冠狀動脈症發病率升 染新冠心肌梗塞風險增

發佈時間: 2022/07/05

疫下急性冠狀動脈症發病率升 染新冠心肌梗塞風險增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患者,即使坐着也持續感胸痛或氣喘,嚴重或會致命。有外國研究更發現,新冠肺炎與ACS的發病和復發關係密切,有7%至36%新冠患者有心肌損傷,而確診感染後首2周內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更較感染前高5倍。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若嚴重或須「通波仔」或打溶血針,惟術後不代表「一勞永逸」,須服藥及維持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而高風險患者或要延長用藥最多3年。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指,心血管在正常狀態下應暢通無阻,但ACS患者的冠狀動脈內壁卻有血脂等物質積聚,漸漸形成粥樣斑塊。斑塊會令血管壁增厚和硬化,而當其破裂,血小板便會組成血塊止血,若血栓大量聚積在管腔中便會堵塞血管,阻斷血流,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病發恐奪命 須急送院「通波仔」

疫情持續,新冠肺炎亦與ACS有密切關係。陳引述外國研究指,7%至36%新冠患者有心肌損傷;疫情爆發後的ACS發病率亦增2%;ACS發展成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升3至8倍;患者確診後首2周內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更較感染前高5倍。他解釋,新冠病毒可循不同渠道引致心肌損傷,如直接損害、引起心肌缺血和微血管病變等,增ACS發病風險,而本身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高危。

ACS一旦病發,往往非常緊急,須立即送院做「通波仔」,但心臟科專科醫生陸毅康指,做了手術也不代表「一勞永逸」。陸表示,疫下患者擔心確診,加上新冠肺炎和ACS症狀相似,患者或醫護未必能及時掌握治療時機;此外,病床緊絀等因素,均令「通波仔」手術延遲、及患者留院時間縮短,導致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升。

而且即使術後,用傳統支架的仍有10%至30%復發風險,用新型的藥性支架則有5%機會復發。研究亦發現,患者疫下出現支架栓塞的情況增7%至17%;同時患新冠肺炎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支架栓塞和「通波仔」後出現心源性休克的比率也均較高。

復發高風險 可延用藥3年

他稱,患者術後需服食2種抗血小板藥至少1年,但因心肌梗塞患者即使完成1年治療,3年內每5人就有1人有綜合心血管事件,故已有3大國際治療指引稱,醫生可衡量患者年紀、病史、支架量等和用藥出血風險,考慮延長用藥最多3年。但「關心您的心」上月問卷調查89名患者,結果顯示,高達8成不知相關指引;分別有2成及3至4成患者未按時服藥及改善生活習慣。

72歲的梁先生,退休前常吃快餐,膽固醇水平「擲界」,2012年突感胸口痛和肩背痛等,檢查後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堵塞7成需「通波仔」。惟前年底再有心血管堵塞,要再「通波仔」和服雙抗血小板藥1年,梁不諱言,鼓勵其他病友依醫生指示用藥及日常多運動等。陸毅康呼籲,市民多留意ACS相關症狀及維持「3低1高」(低脂、低鹽、低糖、高纖維)的飲食方針等。

記者︰梁薾心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