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逆境與危機 令孩子蛻變

發佈時間: 2022/07/29

逆境與危機 令孩子蛻變

DSE中學文憑試於上周放榜,據報港產8大狀元有6人想讀醫科,作為醫療人員的我,真的甚感欣喜;他們在接受訪問時所表達希望成為醫生的原因,聽後更為感動。有人因3年疫毒影響之巨,決心攻克;有人心痛疫情期間醫療體系崩潰,很多老人失救,希望貢獻業界成新力量;有人想秉持獅子山精神,留守服務香港……

今年聽孩子說抱負特別有感,很高興這群孩子顯露出了一份善良與成熟,這份感受,是以往面對同類型新聞時所沒有的。偶然與朋友說起,原來不少人也有同感。我想,這可能與香港近年經歷了接二連三的動盪與嚴峻疫情有關。經歷,令孩子蛻變成長。這批「有經歷」的孩子,比起以往「養尊處優」的,明顯多了一份善念與世故。難怪有人對我說︰「我彷彿看見了香港的希望!」

俗語有云︰「危機,危機,有危自有機」,這說法一點沒錯,這幾年我們香港人真的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危機」,但在逆境與危險背後,正正亦練就了一群孩子的成長,為香港創造了動力與生機。

忽然想起當年讀中醫史時,老師說中國古代醫學界人才輩出,因為古人大都以報効國家、為民謀福祉為己任,所以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之說。一國宰相只有一人,其他聰明人不少都成為了醫生。

北宋名臣范仲淹說︰「能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莫過於做宰相;倘若做不了宰相,能以自己所學惠及百姓的,莫過於做醫生。」范認為做個好醫生上可以療治君親,下可以救治天下蒼生,中可以教人保健養生,益壽延年……能救人利物、為百姓解除疾苦,濟世惠民,意義重大。

我國偉大醫學家張仲景,可說就是這方面的表表者。張本為長沙太守,東漢末年戰亂四起、疫症頻生,家族中人病歿亦過半,他於是棄官從醫,因而拯救了無數生命,更對醫學界及後世作出了巨大貢獻與影響,被後人尊稱為醫聖。一代偉人,就是這樣造就出來的。

在這裏祝願這些孩子早日成功,日後做到「仁心仁術」,貢獻香港。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