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下跌4.6%,但根據國際基金會的報告,2021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卻反彈上升至紀錄新高的6.4%,主要的新增排放來自製造業和能源業,個人在家居生活上環保的努力,以及新冠疫情下交通流量減少皆有助減排。新數據令人擔心國際共同承諾的巴黎和格拉斯哥減排和控制溫度協議,到底是否能達標。
2021年的數據還未反映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在這方面的負面惡果,歐洲一些國家可能要用煤炭和石油來代替俄羅斯的天然氣,增加碳排放看來難以避免。現在我們的科學知識水平很高,雖然受制於一些自然環境因素,風電、水電、太陽能都很成熟,核電也是可選項,甚至氫氣也有普及的可能。
但遇到較尖銳的國與國利益和一些俗世的意識形態衝突時,政府和社會的即時反應都會是實力和代價分析,形成經濟、軍事和文宣上的博弈,競爭站在道德高地上,雖然明知現代核軍事大國角力是非常危險的,但紅塵的理性和知識就只能夠做到一些克制,本來是全球共識的環保,減排也只能接受倒退了。希望國家領導人們能有形而上的智慧去解決問題,各大宗教都是講求相互包容、博愛、平等。
佛教重視利己利他,慈悲為根本,以「勤習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來增長智慧。只有超越世間知識的智慧才能在人間建構天堂、淨土,所以高僧大德都提倡人間佛教,佛法是世間法,淨土是一個環境潔淨,人與人之間無諍的理想邦,心淨則國土淨。
雖然現在我們正面對着很多不明朗因素,或者會因而感到不安、憂心、無奈和沮喪,但不要因為無力感而放棄正念、正思維和正業,減排、環保是每個地球人應該負責的「善業」,佛教對「善」的定義是「增益」和「改善」的意思,「善」包括能令眾生安穩,能令眾生暫時或恒久地停息諸苦。(法忍法師《導人向善》)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也是一種善業的修行,學佛人不要受短暫的外緣影響,堅持自己的「本性清靜」。「佛法是人生旅途上的明燈。人很容易陷入各種情緒,所以要不斷反問及提醒自己。」(陳晴居士《香港佛教雜志》)(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
-
教材經中文大學專家審訂 多間名校學生選用 對DR-Max評價正面 |
|
-
親子好去處 ︳天文台嚴選10大香港打卡位 由旺角鬧市懸日到港版瑞士 |
|
-
-
-
洗衣機故障 ︳滾筒洗衣機屢爆炸 用家洗衫炸傷腳 南韓三星發聲明致歉免費換門 |
|
-
柬埔寨 ︳籌錢救病父為$1.4萬月薪赴柬打工 遭禁錮58天親述冒死逃生經歷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別因無力感放棄正念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220805
別因無力感放棄正念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下跌4.6%,但根據國際基金會的報告,2021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卻反彈上升至紀錄新高的6.4%,主要的新增排放來自製造業和能源業,個人在家居生活上環保的努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3320058%2F%E5%88%A5%E5%9B%A0%E7%84%A1%E5%8A%9B%E6%84%9F%E6%94%BE%E6%A3%84%E6%AD%A3%E5%BF%B5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320058/別因無力感放棄正念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20000/3320058/20220805JFN001__2022080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20000/3320058/
港聞
新聞
007
3320058
503
503001004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4089a0b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c22ba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