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師友計劃」 重要是人

發佈時間: 2022/09/02

「師友計劃」 重要是人

上周坐車時聽電台廣播,一個老牌節目揶揄新特首吝嗇,只投擲2,000萬搞個「師友計劃」,就想解決跨代貧窮,「咁少錢,幫得嗰幾千人咁少,未免太孤寒!」

說的是「共創明Teen計劃」,政府為推動弱勢社群家庭孩子擴闊眼界,設立了這個師友計劃,2,000名額,每人可獲資助1萬元,及配對一名導師作1年的跟進指導。

其實我不認同節目所指的某某太孤寒,我覺得這樣的計劃很不錯,值得推廣甚至恒常化(其實類似的計劃以前在坊間已經出現,例如浸大也曾辦過中醫學的師友計劃),這種計劃重要的不是錢,重要的是人!

這些一對一的師友支援,講求的是心對心、手把手的指導,是知識甚至智慧的承傳,是生命影響生命;亦比較深入貼身,有點師徒制的味道,其成效非金錢所能衡量。

這種支援可以完全不涉及金錢,需要的是「機會」。特首向學生派出的1萬元金額,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或是一種增值。就算不涉金錢,這種支援完全可以存在。

其實這種學習方式,自己也可以製造。當然懂不懂製造,是個人問題。有時孩子因為年紀太小,真的不懂得製造;又或者說,製造是否成功,亦要看緣分。

記得當年小兒讀大學時,遇上一位老師設有私人診所,他於是毛遂自薦到診所去幫忙,像上班一樣但不收分文,為的就是爭取更多的實際臨床經驗。日子久了,我們都當這位老師是兒子的師父了。

當年我讀中醫學時,也有幾個醒目的同學曉得為自己爭取類似機會。有人真的成功到私人醫館做學徒;亦有人能到私家診所去幫忙配藥;比較容易的是爭取拿得老師們的電郵,方便日後求教……

對於細小的懵懂孩子,或者可以由父母主動出擊。例如我亦曾在任職報館編輯時,安排對採訪工作感興趣的兒子,跟隨記者出外採訪;親戚亦曾於暑假安排小兒到劇場去,幫忙打點或打打燈等……這些雖然說不上是甚麼師友計劃,但卻是孩子開闊眼界、探索職業導向的好方法,至少是很難得的生活體驗。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