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BB頭頸現紅疹或患脂溢性皮炎 煲「兩花」外敷患處抗炎止癢

發佈時間: 2022/10/08

濕疹︳BB頭頸現紅疹或患脂溢性皮炎 煲「兩花」外敷患處抗炎止癢

嬰幼兒脂溢性皮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類似,兩者的典型好發部位及好發時期相同,所以有些家長看到BB的皮膚出現紅疹,便會誤以為是較常聽到的異位性皮膚炎,怕往後會變成過敏體質。不過,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脂溢性皮炎並無異位性皮膚炎一般搔癢無比,若BB未因此感到不適且症狀輕微,通常6個月大之後會自行逐漸好轉。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打鼻鼾損睡眠質素擾人清夢 3組瑜伽動作練喉嚨肌肉助改善

{{hket:ul-video id="6680"}}{{/hket:ul-video}}

脂溢性皮炎有兩個好發年齡階層,一個是20至40歲青春期至中年人士,另一個則是1歲以下的嬰兒。小兒脂溢性皮炎通常會先在頭皮、頸後或大腿內側等皮脂分泌較旺盛的位置出現,患處可出現紅疹及結痂、脫屑,而此類皮炎的特點是在紅疹上同時出現黃色的厚皮屑或塊狀結痂物黏著頭皮,嚴重可擴散至其他範圍,如頭面及頸部,在外觀上令家長較為不舒服。

中醫根據脂溢性皮炎的皮膚症狀可大致再分為以下兩個類型:

1. 風熱血燥證:屬於乾性皮疹,多發於嬰兒的頭面部。皮疹特點是在淡紅色斑上覆蓋乾燥的細小皮屑。小兒外出受風或日曬後可加重。

2. 脾胃濕熱證:屬於濕性皮疹,多發於嬰兒身體下部,如大腿內側、下陰部等。皮疹特點是在紅色斑上覆蓋黃色的痂屑,質地可偏油膩,常伴有滲水及糜爛,瘙癢感較重。

外用方面,可以使用當歸、紫草根、麻油製成的「紫雲膏」,塗抹在患部使用,可抗發炎、搔癢。紫草根性涼,能排出體內熱毒並且具有抗菌功能;當歸則可潤燥、補血並促進血液循環;麻油外用則可滋潤皮膚。或可用金銀花10克,或是野菊花10克,泡水煮沸後轉成小火再煮約10至15分鐘,等待放涼之後,再用紗布沾取藥液後敷於BB有皮炎的地方。每次敷約15分鐘,待敷完藥液後,可用清水擦拭。

雖然脂溢性皮炎亦為濕疹的一種,但比其他類型的濕疹較為輕微,而且預後較好,患兒較少會有痕癢和疼痛等不適。此病若調護得宜,通常皮損及結痂會在幾個月後痊愈或於兩歲前自動消失。若皮疹持續不退及症狀逐漸加重,變得痕癢、紅腫,很大可能會發展為小兒異位性皮炎,便需要尋找專業治療。

日常保養

罹患脂溢性皮炎的BB會因為皮膚發炎、脫屑等因素,導致肌膚屏障功能較弱,而容易受到外來刺激影響。對BB來說,最佳的洗澡溫度為攝氏36度至38度之間(夏天可控制在攝氏36度,冬天則為攝氏38度),切記不可過度清潔,以免為肌膚帶來更大負擔;洗澡後一定要幫BB擦乾身體,尤其是股溝及腋下等較為潮濕的部位,否則若在有傷口的狀況下,又未妥善保持乾燥,便容易造成續發性的細菌及黴菌感染,使病情更加惡化。

另外,建議家長可儘量讓BB穿著較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其他特殊材質的衣服摩擦到患部,為BB帶來更不舒服的感覺。治療的同時,一旦配合良好的日常保健,待BB約6個月大之後,幾乎都能得到不錯的癒後效果。

如有任何疑問,請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 周嘉華

周嘉華醫師畢業於暨南大學中醫學院,曾先後於廣州華僑醫院、五邑中醫院跟隨多位名中醫學習,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及中西醫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