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損燙傷起水泡 不宜戳破 恐二次感染

發佈時間: 2022/10/03

擦損燙傷起水泡 不宜戳破 恐二次感染

運動或煮食後,如發現皮膚表面出現小水泡,需要小心處理。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水泡是皮膚表皮層以下積聚體液的現象,最常見是因摩擦、燙傷造成。至於應否戳破水泡,醫生強調,一般水泡會在2至3星期收水和康復,若水泡細小、不影響正常生活,便不宜戳破,否則會形成傷口,增加引起二次感染的機會。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解釋,水泡是皮膚表皮層以下積聚體液,如血清、血或濃的現象。最常見成因為摩擦和燙傷,而曬傷、皰疹和水痘等病毒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藥物敏感、蚊叮蟲咬、免疫系統異常反應,如患汗皰疹、天皰瘡和類天皰瘡等,亦有機會引致水泡出現。

一般2至3周內康復

由於水泡內的體液會對皮膚造成壓力,患者主要受痛楚困擾;若水泡由濕疹或蚊叮蟲咬引起,則會痕癢難耐。林續指,運動人士、廚師、家庭主婦、戶外工作者等,均是因摩擦或燙傷導致生水泡的高危人士。而濕疹患者及皮膚乾燥人士則會因皮膚多決裂,易感染病毒、細菌和真菌而生水泡。

水泡出現的位置會按不同成因有異,但林稱,最常見是在雙手和雙腳出現,因手部是最常接觸外界的身體部位,做運動如舉重等,會摩擦雙手;煮食時被熱油燙傷亦會導致水泡出現;至於腳部則是承受全身體重、壓力最大的地方,加上經常着鞋和走路摩擦,令生水泡機會大增。

坊間常有應否戳破水泡的迷思,林強調,只要水泡細小、不影響正常生活,便不宜戳破;視乎水泡大小和深度,一般會在2至3星期收水和康復;患者期間可用乾淨紗布覆蓋患處,以作保護。

用消炎藥膏膠布免感染

惟林指,若水泡太大和引起痛楚,則要考慮到醫院或診所,尋求醫護專業協助。她指,醫護會先消毒患處,再用已消毒儀器刺穿水泡表皮,形成小孔讓體液流出,紓緩壓力。

但由於刺穿水泡會形成小傷口,患者應搽消炎藥膏和使用消毒膠布,避免傷口二次感染。

林續說,若患者小心翼翼呵護患處,仍不小心弄穿水泡,則要緊記保留水泡表皮,覆蓋傷口作保護,其後亦要搽消炎藥膏和用敷料包紮傷口。

生水泡位置會引起痛楚,或為生活帶來不便,故預防勝於治療,林嘉雯建議市民避免穿着過緊的鞋和襪子,步行一段時間便要休息,而進行會摩擦雙手的運動時,亦須帶手套和格外小心;若是燙傷則要立即沖凍水或冰敷,幫助皮膚降溫。

記者︰梁薾心

美術:鄧建威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