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童年陰影

發佈時間: 2022/10/20

媽媽的童年陰影

她初為人母,身邊人都說她過分緊張女兒。當女兒上幼稚園時,有分離焦慮的竟是她而不是她女兒,終於逼得她要正視自己的情緒問題。

「我好像能懂你想好好保護孩子的心情,但你的擔憂已經超過一般程度了,有沒有想過是甚麼原因嗎?」我試探問。

「我怕女兒會經歷我曾經歷過的可怕事情。」她直接回答,似乎已準備好要面對逃避了多年的可怕回憶。

童年時她被親人長期性侵。事發時她並不知道那叫做「性侵犯」,只隱約感到那些事情不是一些可以隨便告訴人的事情。因為她很信任那個親人,所以從沒想過原來他一直在傷害自己。

最令她接受不了的,不是被背叛的憤怒,而是她自己的生理反應︰「我是同意被傷害嗎?那還算不算是傷害?」

性侵犯之惡,不只是被傷害的當下,而是受害人如何帶着傷疤生活下去︰被奪走的天真與被破壞的性心理發展,不是裝作沒發生過就可以輕鬆過活的,傷口始終要「消毒」才能好好痊癒。

往後的治療讓她慢慢接觸和消化創傷回憶,她最終找到了安心的定點︰「我的身體反應與我的個人意願無關,別人搔癢我的身體我會笑,並不代表我喜歡被搔癢……」她流下釋然的眼淚,我用微笑承載。

撰文: 楊健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