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rey Ng
Audrey Ng

為買玩具反口不捐款

發佈時間: 2022/11/02

為買玩具反口不捐款

跟兒子閱讀聯合國難民署的繪本,書中主角流離失所、三餐不繼的經歴,喚起兒子的惻隱之心,看完後立即說要捐錢給難民署,還提議畫畫送給難民孩子。我為兒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他的慷慨而高興,殊不知過了幾日他便反口。

「媽咪,我都係唔捐錢畀難民署了。」某日吃早餐時,兒子突然這樣說。

「點解呀?前兩日你又話想幫佢哋?」我追問。

「我想留番啲錢買玩具,其實淨係你同爸爸捐錢都得啦。」原來他看中了一件玩具。

我和丈夫嘗試跟他說明善款對難民的重要性,但是兒子不為所動︰「但我真係唔想捐喎。」

作為母親,我必須承認自己對此事有很多預設的想法,例如覺得做人怎可以反口覆舌?利市錢有這麼多,怎會丁點都分不出來?諸如此類。但今次我把這些話統統收起。

雖然我大可以一聲令下,要兒子按照原定計劃捐錢,不過,我的初衷不是要他掏荷包,而是希望他能夠體恤別人的需要,如果他不是發自內心去做,那又有甚麼意思呢?

將心比己,遠在他方的陌生難民,又怎比得上眼前的自身利益?但兒子反口這件事,無疑帶給我不少反思。

同理心不像其他學科,無法依書直說,沒有秘笈攻略,溫習也沒有幫助。那家長怎樣才可以把善念傳給下一代?又怎麼向孩子解釋甚麼是「善」?

想深一層,利市錢不過是兒子的意外之財,有沒有別的事他可以貢獻自己?

最近在《善良是一種選擇》一書中看到這段︰「善意的給予,可能來自實質的物資或金援,可能是許多讓人感到溫暖而有意義的方式;也許是一句話、一個擁抱或一個機會。」

我喜歡這個說法︰「讓人感到溫暖的施予」。那麼生活上能夠如何身教和實踐呢?下周續。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Audrey Ng 80後P牌媽咪,由懷孕280天起分享陀B湊仔歷程
欄名: B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