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馬爾代夫#氣候暖化 #自強不息#你我有責

發佈時間: 2022/11/25

馬爾代夫#氣候暖化 #自強不息#你我有責

這段時間,人人見面就是問「飛邊度」,而不是問「幾時飛」。「幾時飛」已經太慢,「飛邊度」才是主題。好像仍未飛的跟不上潮流。沒辦法,香港地方小,和內地連接的邊關未完全開放,飛是「唯一」的出路。

大部分人都是先飛日本,之後再飛哪裏似乎不重要,重點是飛,可以飛,不斷飛。不過,仍有幾個朋友說要盡快飛馬爾代夫(Maldives),怕她「捱」不過幾年。我去過,所以他們問我。聯合國曾經發出警告,如果氣候繼續暖化,兩極冰川融化,海水位上升,第一個被淹沒的地方就是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是個由超過1,000座珊瑚礁組成26個珊瑚礁島而成的小國,若看資料有接近300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個香港那麼大,卻原來97%都是水,而且每一個島礁很小,就像我住過的卡尼島,由南走到北,比中環域多利皇后街還要短;首都馬里較大,也比尖沙咀小很多。

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的平均土地高度僅得海拔1.5米,5英尺不到,全國最高點亦只得2.4米,不及一個足球龍門的高度。真的是一個大浪已可以把海島淹滅。不過,人類總有自強不息的本領,否則不能存活到今天。

他們沒有淡水資源,以水泵從地底50米至60米深的井抽出帶微鹹的水,再用逆滲透去淡化。至於全國電力則仍然停留在柴油發電機供應。污水嘛,就直接排出大海;固體廢棄呢,就運到附近沒有人的島嶼,留作填海,馬里國際機場就是這樣以垃圾「建成」的。這證明了人類的智慧。

以前貝殼曾等於貨幣,原來歷史上馬爾代夫曾經大規模輸出貝殼。西元2世紀時,被阿拉伯人稱她為金錢群島。她地處險要,位於印度洋主要航綫位置上,在殖民浪潮下,她先被葡萄牙人佔領,之後是荷蘭人和法國人,最後成為英國保護國。

這些國家並未為當地帶來甚麼,獨立後的馬爾代夫和之前2000年並沒有甚麼變化。但發展旅遊業佔馬爾代夫GDP約3成,外滙收入佔6成,看似風光,但絕大部分錢都給跨國大酒店集團賺了。

氣候暖化危機,令馬爾代夫迎來旅遊黃金時代。至於她能否「捱」過氣候暖化,則不關她的事了,反而是你我的責任。(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