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新一年,從助養收穫喜悅

發佈時間: 2023/01/13

新一年,從助養收穫喜悅

剛踏入2023年,就傳出顧嘉煇先生仙逝的消息,心為之欷歔!周日,在電視上看了《忘不了的殿堂音樂大師顧嘉煇榮休盛典演唱會》,聽出耳油,亦不禁想︰原來不知不覺間,顧先生為我城創作了不少經典,給樂壇帶來了豐厚碩果。聽着首首金曲,發現有很多勵志歌而鮮有唉聲怨氣,原來我們這代人是在不少勵志歌中成長的,怪不得特別勤奮、特別有獅子山精神(本來想說有鋼鐵意志,但稱得上有鋼鐵意志的,相信是我們的上一代父母及祖輩才對)!

我想,當初顧嘉煇也未必料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樂壇教父吧!但原來做好自己,榮光就在前方。踏入2023年,做好自己之餘,我更希望能為社會做一點事(同時亦為豐盛自己的生命),於是下載了一份助養表格。助養在我家並非新鮮事,丈夫成為宣明會助養人已幾近20年,先後助養了多名第三國家男孩。當初助養,純粹出於做善事的心態,還以為自己「付出」的多,誰知多年下來,反而發覺「收穫」更多。

那種收穫,不能用金錢來計算,是一種心靈收穫。這些助養計劃其實很奇妙,它能夠令兩個陌生人發生感情連綫。每當看見機構寄來的孩子照片,丈夫總是十分喜悅,那種喜悅,從心而發。所以,當早陣子有謠言(或說誤會)說這些孩子未知是否真有其人時,我和丈夫為之失落,更曾就事件寫信質問有關機構,因為當中牽涉的不純是金錢損失,重要的反而是情感上的傷害--原來,當每個月捐款從錢包中滙出,其實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投放了感情。

話說回來,漸漸地,丈夫的這份喜悅感染了我,令我也想加入助養行列。不過,我想變一變,今年我選定了助養本地孩子,因為可以不時直接探訪,有更多的交流,這對孩子更有幫助。如果新一年你想做一點有意義、有建設性的事,助養孩子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施比受更有福!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