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rey Ng
Audrey Ng

做不做自願性勞作?

發佈時間: 2023/02/08

做不做自願性勞作?

「放假有沒有做賀年擺設?」一位家長在學校門口問。

「無啊!自願參與,可以唔做梗係唔做啦,呢啲嘢咪又係搞着阿媽!」另一家長回答道。

「咪係!又唔係佢自己做,有咩意思?」二人一笑置之,繼續閒話家常。

每逢長假期,孩子的幼稚園有很多自願性參與的活動比賽,例如親子環保吊飾設計、賀年擺設創作比賽、一分鐘才藝表演拍攝等等。雖然這些活動都是自願性參與,家長要花一些工夫去預備,我盡可能都會跟孩子一起參加,既希望他投入學校活動,與同學老師有更多話題,也珍惜這些非學術性的親子交流。

那位家長說︰「又唔係佢自己做,有咩意思?」我絕不認同。一件事有沒有意思,在乎當事人如何定位。

一位朋友曾對我說,以前自己是個順其自然的人,當媽媽後,卻為孩子締造了很多「刻意」︰帶他們去特別的地方,教他們特別的事,刻意帶他們去做義工、參觀展覽,以拓展他們的見識、內涵,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曾經看過一個外國調查,針對貧富懸殊對下一代影響作研究,結果顯示,每逢長期假後,中產和基層孩子的成績差距會拉遠,原因是中產家長會刻意安排孩子參加課外活動或補習班,但基層孩子卻礙於資源不足或家長不重視,大部分時間只能呆在家裏。家長的「刻意」,影響了孩子之間的差異。

做環保吊飾、賀年擺設,看似沒甚麼大不了,但選擇去做,和孩子收集環保素材、設計藍圖、配襯顏色、一同撕撕貼貼,是見識,是生活經驗,也是親子回憶。

家長認定一件事沒有意思,覺得它「搞着自己」,以應酬性質為做而做,自然看不見當中的意義;但只要改變心態,投入其中,帶領孩子一同經歷,這份「刻意」的心,將能為一件「沒甚麼大不了」的事,賦予不一樣的價值。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Audrey Ng 80後P牌媽咪,由懷孕280天起分享陀B湊仔歷程
欄名: B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