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球白血病可潛伏數年 無聲削免疫力

發佈時間: 2023/03/10

慢性淋巴球白血病可潛伏數年 無聲削免疫力

罹患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或無聲削弱免疫力。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指,CLL是血癌的一種,長者較高危,推算本港每年約有30至50宗新症。該病最可怕之處在於病況進展緩慢,患者或全無病徵,潛伏長達5至7年亦不自知,直至體檢揭發白血球指數異常始知出事。若不作理會,患者會逐漸因骨髓造血能力變差致貧血,甚至演變為急性淋巴瘤。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指,血癌可細分3大類,即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而白血病可細分為急性、慢性、淋巴性及骨髓性4種組合,慢性淋巴球白血病是當中一種。詹解釋︰「正常細胞均有固定生存時間,惟CLL患者的淋巴細胞不懂自然凋亡,經年累月積聚而病變。」

大多無病徵 主要體檢時始揪出

詹指,CLL發病成因未明,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5歲,因病程進展緩慢,病人大多無病徵,往往發病5至7年仍不知,故難掌握確實新症數字,「推算每年約30至50人發病。」詹說,CLL患者最大特徵是白血球指數偏高,大部分個案在體檢中揪出,「最典型是發現白血球指數較正常高2、3倍,才轉介至血液科跟進。翻看歷年體檢紀錄,才知淋巴白血球『年年高少少』。」

可致急性淋巴瘤 消瘦持續發燒

詹指,癌細胞會逐步佔據骨髓空間,影響正常紅血球、血小板生產,令患者出現貧血、血小板下降,「變得好攰,做運動也不夠氣。」部分患者淋巴結會腫大,影響外觀,「小部分人更有機會演變為急性淋巴瘤,會持續發燒、出現盜汗,人亦變消瘦。」有患者發病逾20年,因脾臟逐步脹大至正常2、3倍,令胃部被頂着,吃飯時感到「頂住」。而且CLL會影響免疫球蛋白產生,使免疫力下降,「患者打疫苗後未必能產生足夠抗體,一旦感染新冠,病情會較常人更差。」

但詹強調,CLL是慢性腫瘤,確診後未必需即時用藥,「CLL的特性是長得慢,但對性命威脅亦較低。若提早用藥,或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即藥物副作用。」他指,一般病人僅需定期覆診監察白血球指數,直至出現病徵或併發症始考慮用藥。「當出現病徵,醫生會建議檢查染色體狀況,視乎有否出現變異,再決定治療方案。若患者出現17p染色體斷裂,病況及預計治療效果大多較不理想,且化療效果不彰,會優先使用標靶藥治療。」而高齡、患腎衰竭等其他疾病者,亦不宜化療。

隨着標靶藥進步,醫學界近年較傾向採用非化療配方治療,惟單一標靶藥難達致完全緩解,患者多需持續用藥,他說︰「近年有研究欲通過敏感度高的『迷你殘餘癌細胞』(MRD)檢測,監察體內MRD指數,冀令治療限制在固定期間內完成,避免一直服藥。」

至於骨髓移植,詹解釋因患者骨髓內多惡細胞,不適合作自體移植,而異體移植有排斥風險,或危及性命,「因CLL患者一般較年長,移植風險太高,非考慮之列。」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