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力量變差,行走容易跌倒,肌肉流失或是「元兇」。有註冊物理治療師指,肌肉和骨質息息相關,肌肉流失者,多數同時有骨質密度下降問題,當肌肉支撑力不足,便容易因跌倒而出現骨折。他指,臨床經驗發現,若病人坐矮凳後難起身,或坐餐椅時無法單腳站起來,可能已是肌肉流失先兆,而多做「強肌運動」可避免肌肉退化。
註冊物理治療師李啟翔指,不少人認為只有年紀老邁或長期臥床的長者才有肌肉流失問題,實際上不同年齡均有風險,有研究顯示每2,000名居於社區的長者中,便有9.4%人有肌少症問題,成因與攝取蛋白質、維他命不足、高齡或認知能力下降導致活動量不足等有關。而出現肌肉流失者,大多同時有骨質密度下降,致骨質疏鬆問題,當肌肉支撑力不足,便容易跌倒並增加骨折風險。
大多同時骨質疏鬆 增骨折風險
李指,肌肉流失的病徵明顯,例如會感到腿部力量愈來愈差,不少人懼怕跌倒,而以雨傘「助行」,惟因雨傘缺乏支撑力,遇上天雨路滑,更可能因太依賴雨傘致失重心跌倒。他續說,從外觀亦可見端倪,「如發現『老鼠仔』變細,或『膝頭大過脾』,已是嚴重肌肉流失的情況。」
若想自行測試肌肉量是否足夠,他建議可在旁人監測下,坐在固定的餐椅上,嘗試以單腳站起,左右腳各一次,若成功即肌肉支撑力足夠。他補充,肌肉力量減少會有一個過程,「臨床觀察上,最常見是長者坐在矮凳於米缸淘米後,無法自行站立;當問題加深,患者從梳化起來亦有困難;再嚴重者在床上躺平後,會無法靠自身力量從床上下來。」
李指,過去有病例是體弱至需臥床者,花了約8至9個月時間訓練,才能再在床上坐起來,而且需扶着四腳架站起來,「出現嚴重肌肉流失的人士,通常進食亦有困難,攝取能量不足以應付活動量,結果惡性循環,愈來愈難增肌。」但他指,極少病人惡化至臥床才察覺肌肉流失,只要日常多做增肌運動,便可避免問題加劇。
記者︰脫芷晴
美術:招潤洪
▲註冊物理治療師李啟翔
-
東亞局勢|日本周邊局勢漸趨緊張 岸田文雄︰今天烏克蘭或是明日東亞 |
|
-
身體小毛病|常早醒、心悸、手腳出汗? 拆解自律神經失調10大症狀 「4多吃+4少碰」解決煩惱 |
|
-
愛回家|譚坤倫演CPU四年常被認錯角色名 做劇組「歡樂擔當」:開頭驚自己無喜感 |
|
-
黑眼圈 │ 患濕疹致色素沉澱 鼻敏感常擤鼻涕皮膚鬆 易有黑眼圈 |
|
-
香港運動員|22歲許龍一創歷史 香港高球手首贏亞巡賽 |
|
-
器官捐贈|移植學會時隔3年再辦感恩大會 港器官捐贈名冊35萬人登記 盧寵茂:望跨境器官捐贈恒常化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坐餐椅無法單腳站起 恐肌肉流失易跌倒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 D230317
坐餐椅無法單腳站起 恐肌肉流失易跌倒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腿部力量變差,行走容易跌倒,肌肉流失或是「元兇」。有註冊物理治療師指,肌肉和骨質息息相關,肌肉流失者,多數同時有骨質密度下降問題,當肌肉支撑力不足,便容易因跌倒而出現骨折。他指,臨床經驗發現,若病人坐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3484384%2F%E5%9D%90%E9%A4%90%E6%A4%85%E7%84%A1%E6%B3%95%E5%96%AE%E8%85%B3%E7%AB%99%E8%B5%B7%20%E6%81%90%E8%82%8C%E8%82%89%E6%B5%81%E5%A4%B1%E6%98%93%E8%B7%8C%E5%80%92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484384/坐餐椅無法單腳站起 恐肌肉流失易跌倒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80000/3484384/034_01_a_20230317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80000/3484384/
港聞
503001013
007
3484384
503
503001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0bac44a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ea263f6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5dc1ebc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dc4e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