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輔助 換髖關節更精準安全

發佈時間: 2023/03/31

機械臂輔助 換髖關節更精準安全

關節是骨骼之間的連結,如關節發炎,患者會感到關節疼痛及僵硬,日常活動能力受影響。曾有一名7旬病人,因患退化性髖關節炎致舉步維艱,出入需要助行架輔助,有時甚至要使用輪椅。她接受機械臂輔助關節置換手術後,活動能力大幅改善,康復速度快,術後3個月已可與家人外出旅行,旅遊時更可步行自如。

根據本港的研究數據顯示,髖關節炎最常見的成因是俗稱「骨枯」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當中男患者較多;其餘成因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創傷後關節炎等。

髖關節是盆骨和大腿骨相接的關節,髖關節炎的典型病徵是腹股溝前方疼痛,即腹部連接大腿的位置;患者每行一步都會感到痛楚,彎身、坐下或站起來時都會感到困難。如患者情況較輕,可接受藥物或物理治療等;嚴重者則可按醫生建議考慮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由球形股骨頭和杯狀髖臼組成,醫生進行髖關節置換時,會先切除股骨頭,打磨髖臼表面使其大小符合杯狀假體;之後取走股骨內的骨髓,放入適合的股骨柄假體,再套上球形假體。如角度有所偏差,都可能會影響關節功能,甚至增加術後「甩骹」的風險。

傳統的髖關節置換手術,以平面的X光影像作術前規劃,或會引致計算誤差;而且手術主要靠醫生人手進行截骨、打磨及裝嵌等程序。現時可透過機械臂輔助進行髖關節置換,在3D電腦掃描影像上作術前計劃,讓醫生具體及準確地計劃假體的尺寸和位置;髖臼的打磨角度及位置在機械臂導航下亦會更精準;出現偏差時,儀器會即時停止,以減少周邊軟組織創傷,確保手術過程安全。

機械臂手術可減少術後疼痛及併發症、加快康復,相信隨着更多醫生接受相關培訓,技術會愈來愈普及,令更多病人受惠。

撰文: 陳秉強醫生 港怡醫院關節置換中心聯席總監
欄名: 醫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