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

發佈時間: 2023/04/06

我們仨

黃女士喪偶時,她的獨生兒子才10歲。本來平凡而幸福的一家,只剩下她和兒子相依為命。丈夫抗病兩年不敵癌魔,黃女士驟然以兒子為生活重心,支撑着她度過每次對先夫的思潮來襲。她以為餘生只要凡事以兒子優先,便有足夠心力度過所有風浪;然而,兒子面臨失去父親後的失落,以及漸入青春期的自主需求,令他變得急躁易怒,不像往日的順從受教。

她感到龐大的失落感︰「我怪他不夠生性,但亦覺得他在這樣年紀失去爸爸很可憐。他埋藏了很多悲傷,我又何嘗不是,真不知道該怎樣幫他……」黃女士淚如雨下。

喪偶的孤獨;單親的辛勞;恨鐵不成鋼的痛心;怕教不好兒子愧對先夫;隱隱感到對先夫的早逝先行撇下母子倆感到些許的嬲怒,卻因這憤怒而內疚……黃女士需要好好的哭一場,讓這些糾結的心情鬆綁,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幾次面談中,我試着讓她看到對先夫和兒子的糾結背後,是一個需要療傷的自己。可是她對於我的引導卻不大熱衷,往往兩三句過後又回到談兒子談先夫,此時卻發生了一件事,成為改變的契機︰「那天我看着兒子又在打機不唸書,我的憤怒直衝上來,竟無意識的隨手摔壞了先夫留給兒子的信物!當我回過神來時已後悔莫及,那一刻真的是當頭棒喝,逼我面對自己。」「那刻你跟兒子說了甚麼?」

「媽媽可能真的有情緒病,請你給媽媽一些時間……然後他過來坐在我身旁,沒有說話。」黃女士終於願意與自己連結,尋回跟兒子的連結,一起踏上復元之路。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楊健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