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思
陳沛思

假期後調理脾胃 姬松茸赤小豆栗子湯

發佈時間: 2023/04/14

假期後調理脾胃 姬松茸赤小豆栗子湯

「這幾天終於看到太陽了。」Mavis說。

「連續下雨差不多兩星期,不少人病倒了,而且病程長。」我說。

「朋友發熱數天才退呢。假期我外遊了,反而吃了很多禁品。」她偷笑道。

「雪糕和冷飲?」我問。

「不要罵我呀!」她說。

「自己量力而為啦。現在很多人像你外出回港,吃了很多平日少吃的東西或放肆了。又有些人剛感冒痊癒。這時候應補氣和祛濕。」我說。

「服了中藥,沒有感冒症狀,不就是好了嗎?為甚麼還要服藥呢?」她問。

「感冒就像賊進入你家,雖然趕走了,可是賊之前已打破你的門、窗、圍欄等。這時就要修補了,加強防範。身體中負責保衞家園的叫衞氣。顧名思義,衞氣具有保衞肌表、抗禦外邪的作用。衞氣從何來?我們維持生命需要進食和呼吸。食物經胃收納和脾運化後,當中水榖精微化成衞氣。同時由肺吸入的清氣都可化生衞氣。衞屬陽,所以又稱衞陽,衞氣行於脈外,對人體有溫煦作用,抵禦外邪、調節體溫。有陽也有陰,行於脈中的叫營氣,具有營養作用的氣。衞氣和營氣不能合作,中醫稱為榮衞不和,這裏榮等於營,常見感冒問題之一。

「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正氣旺盛,臟腑功能正常,氣血流通,衞外固密,外邪難以入侵,內邪難於產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要令衞氣足,脾胃要強壯。所以病後最好調補脾胃,可以選擇姬松茸和栗子。姬松茸,性平、味甘,入心、肺、肝、腎經,具有補腎強身、理氣化痰的功效。栗子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功效包括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

「至於假期中大吃大喝的朋友,生冷食物少不免傷脾胃,再加上天氣潮濕,導致濕邪內盛。食物可選祛濕的如赤小豆和粟米。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粟米性平、味甘,入肝、膽、膀胱經,利尿退腫、利膽退黃、止血、調中和胃。這些材料煲成時令保健湯水姬松茸赤小豆粟米栗子豬骨湯,一家合適。」我說。

「謝謝你。」她說。

材料(4人分量)︰姬松茸4顆、赤小豆1両、粟米1條、栗子10粒、生薑2片、蜜棗2粒、豬骨10両。

製法︰一、豬骨汆水;二、粟米去衣切塊;三、所有材料加水2公升,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1個半小時;四、最後加少許天然海鹽。(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沛思 註冊中醫,分享中醫養生之道及鼓勵母乳餵哺。
欄名: 食療新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