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就像相機鏡頭般,為我們捕捉影像,但這「鏡頭」會隨年紀增長逐漸老化並變得混濁,因而影響視力。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疾之一,本港有研究顯示,年滿50歲人士中,有25%患白內障,比率會隨年紀增加。然而,目前尚未有可根治白內障的藥物,主要透過人工晶體置換手術治療。
白內障的成因包括最常見的晶體老化,以及遺傳、創傷、接觸輻射綫、青光眼等;而吸煙、飲酒、長期使用類固醇及暴曬過久亦會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患者會視野模糊、出現眩光、所見景物顏色黯淡等。若病情影響日常工作或生活,患者未必需待白內障「熟」透,應及早與醫生商討需否接受手術。
白內障手術不斷改進,9成多患者均適合接受微創手術。醫生會在角膜表面開一個約2.2毫米的切口,以超聲波乳化技術震碎混濁晶體並吸走,再植入人工晶體。由於傷口小、復元快,大部分患者均毋須留院。
近年人工晶體技術發展成熟,有單焦距、多焦距、散光及擴展景深(EDOF)人工晶體等多種選擇,患者可因應個人需要,與醫生商討最合適的類型。
單焦距人工晶體只有固定焦距,如植入改善遠視力的晶體,術後看近物或需佩戴老花眼鏡。較新型的多焦距人工晶體有不同的聚焦點,患者術後可清晰看到遠及近物,但光綫不足下或會出現光暈及眩光,因此不適合晚間駕駛者使用。若患有黃斑退化等眼疾,有機會影響術後效果,亦未必適合。
另外,散光患者可選擇植入散光人工晶體,以減少散光度數。擴展景深人工晶體有助看清遠及中距離景物,但近距離視力則會較弱。
患者亦可選擇單視覺治療(monovision),兩眼的人工晶體會調校至不同度數,一邊看遠景,另一邊看中至近距離景物,兩眼視力互補。唯影像會欠立體感,患者需時適應。
現時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逾9成。患者術後兩至三星期內切勿揉眼,以免傷口發炎,睡覺時可使用眼罩,預防傷口受壓。
撰文:
陳迅傑醫生
港怡醫院眼科名譽顧問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
-
羅霖新抱仔笑容甜美極似柏安妮 受疫情阻隔3年二仔終返港團聚 |
|
-
衰老危機|20天內「斷崖式衰老」 42歲女臉浮腫兼佈滿皺紋 醫生揭因一器官早衰:無法逆轉 |
|
-
歌手王嘉儀受黃偉文麥浚龍啟發 借最新專輯《水性揚花》自省人生 |
|
-
MIRROR 12子齊集探望初生Baby 大男孩對Q版公仔愛不釋手 |
|
-
叠影狙擊|飛飛慘被梁曦下毒手令人心痛 朱鑑然開心觀眾喜歡角色:演出上係一大挑戰 |
|
-
管家王|化學博士拆解3類廚鑊優劣 1種鑊亂用有毒恐失智【附6大塗層特性】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白內障人工晶體選擇多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230714
白內障人工晶體選擇多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眼睛就像相機鏡頭般,為我們捕捉影像,但這「鏡頭」會隨年紀增長逐漸老化並變得混濁,因而影響視力。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疾之一,本港有研究顯示,年滿50歲人士中,有25%患白內障,比率會隨年紀增加。然而,目前尚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3569370%2F%E7%99%BD%E5%85%A7%E9%9A%9C%E4%BA%BA%E5%B7%A5%E6%99%B6%E9%AB%94%E9%81%B8%E6%93%87%E5%A4%9A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569370/白內障人工晶體選擇多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seo/503.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65000/3569370/
港聞
新聞
007
3569370
503
503001004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2937aae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6105f59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89ef73a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238fa37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