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患大腸癌的數字近年大幅增加,懷疑與飲食習慣有關。早期大腸癌可能沒有任何徵狀,常見病徵包括腹痛;排便習慣出現變化;大便次數有增減;質地、顏色或便量亦可能有改變,甚至帶血。如果有貧血現象,患者或感覺虛弱、易倦或氣短。
懷疑患大腸癌,建議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Colono-scopy);醫生放入一根有微型攝像鏡頭的光纖管子,經肛門進入大腸,可以準確檢視大腸黏膜有否出現病變,例如瘜肉或大腸癌。
治療大腸癌,一般需要利用外科手術切除腫瘤(Colectomy);視乎個別情況,手術前後或考慮安排化療或電療。切除腫瘤後,外科醫生多數可以馬上重新連接大腸兩端,康復後可正常排便。如果醫生無法馬上重新連接大腸,因此需要在腹部開一個小洞,將大腸末端連接小洞方便排便,稱「大腸造口」,大便會通過開口排入黏在皮膚上的袋子,需要定時清理;部分患者只需要一個臨時造口,他們於稍後時間需要接受另一次手術,重新連接大腸。個別患者的造口可能是永久性的,「造口護士」可給予適當指導,正確處理造口。如果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如肝或肺,視乎個別情況,可考慮化療或電療。如範圍不大,可考慮施行另一次手術切除。大腸癌患者癒後必須接受定期檢查,如發現大腸癌有復發迹象,可馬上接受治療。
健康的生活習慣可降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建議多吃蔬果及少吃肉類,還要多做運動,避免吸煙。如有大腸癌家族史,可考慮進行基因測試,並定期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
香港特區政府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香港居民接受篩查;首先接受大便隱血檢測,如呈陽性反應,即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切除大腸瘜肉,避免轉化成大腸癌。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
-
愛回家丨尚善若水神還原雨災獲救興奮女 網友追問:消防員係邊位演? |
|
-
傷健共融|迪士尼「國際復康日」慶典 並賀運動員亞運亞殘運凱旋 倡多元平等共融 |
|
-
視力健康|22歲男生視野變暗 因愛戶外釣魚致白內障 近視超一度數高危 |
|
-
金手指丨阿Sa親認「裝假狗」竟變成另一女星? 胸部加料僭建:成為我人生嘅高峰點 |
|
-
轉角浣紗街丨余德丞為演同志求教余迪偉 突破尷尬氣氛初嘗BL錫錫戲 |
|
-
身世之謎|上網驚見另一個自己 意外尋獲雙胞胎妹妹 揭19年前生父賣女真相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淺談大腸癌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230727
淺談大腸癌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香港人患大腸癌的數字近年大幅增加,懷疑與飲食習慣有關。早期大腸癌可能沒有任何徵狀,常見病徵包括腹痛;排便習慣出現變化;大便次數有增減;質地、顏色或便量亦可能有改變,甚至帶血。如果有貧血現象,患者或感覺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3578389%2F%E6%B7%BA%E8%AB%87%E5%A4%A7%E8%85%B8%E7%99%8C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578389/淺談大腸癌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seo/503.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75000/3578389/
港聞
新聞
007
3578389
503
503001004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e9c2235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