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女感到家長願聆聽

發佈時間: 2023/07/28

讓子女感到家長願聆聽

青少年在面對學業、前途及社交等方面,承受不少壓力。近日有研究顯示,受訪的3,000多名15至24歲青少年中,有16.6%患上最少一種包括抑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等的精神疾病,而受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更有13.7%。但受影響的青少年中僅17.7%有接受精神或心理服務,部分人不願意接受或不自覺自己有情緒困擾。

在沒有監護人的參與下,青少年很少能向正規精神或心理服務機構尋求協助。研究亦指出,有40%至55%的15至17歲青少年表示,家庭是最影響他們求助的因素。除了家庭經濟負擔,家長對情緒問題及治療需要的認知,亦有顯著關係。家長及早覺察子女的情緒困擾,並了解其嚴重性,從而鼓勵子女求助尤其重要。如果家長能在情感上回應子女的需要,讓子女感到父母願意聆聽他們的擔憂、理解其困難,以及相信父母能夠幫助自己,會更願意向有關機構求助。

建立和維持與子女的溝通十分重要。家長可以透過一些輕鬆的家庭活動如看電視和電影,創造安全的空間和機會,鼓勵家人間分享感受或困難。家長亦可以藉此了解子女的想法及情緒,協助子女認識想法和感受如何影響行為。此外,家長亦可以作為情緒管理的榜樣,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自我關顧,以及有情緒困擾時主動求助。

如果家長發現子女受抑鬱及或焦慮情緒困擾,而子女亦願意學習情緒管理的技巧,歡迎瀏覽網址https://eclinic.hk,了解更多賽馬會心理e療站(eClinic)的服務。(作者是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心理e療站臨床督導)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嚴雪玲 新生精神康復會
欄名: 身心靈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