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髮墜」或「鬼剃頭」的脫髮可發生於任何人身上,一般人每日脫髮約50至100根,惟隨着年紀增長,如掉髮的速度超過生長速度,便會出現禿頭等情況。有中醫師指出,頭髮與血氣和腎氣有密切關係,生活習慣和壓力均會帶來影響,其中4類體內虛熱人士更易有脫髮風險,建議改善體質和血液循環應對。
衞生署指出,大部分人每日都會掉落50到100根頭髮,但因新的頭髮會同時生長,通常不會導致頭髮明顯變得稀薄;惟如頭髮生長和脫落的周期受到干擾,或毛囊受到破壞且被瘢痕組織取代時,便會出現脫髮或禿頭的情況。導致脫髮的確實原因不明,但大多涉及遺傳、荷爾蒙分泌變化、疾病或手術及其治療、生理或心理壓力、生活習慣和營養不良等。
與血及腎氣關係密切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蕭滙謙解釋,中醫學認為「髮為血之餘」、「腎之華在髮」,故頭髮和血及腎氣均有密切關係,而現代醫學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禿頭與頭皮毛囊中高濃度的二氫睪固酮(DHT)有關,且遺傳亦有其角色,因女性體內亦含有小量雄性激素,男性體內也含有小量雌性激素,如女性體內雌激素下降或雄性激素增加、或男性體內雌激素增加或雄性激素下降時,便會容易出現脫髮,亦是中醫學中「腎氣不足」的表現之一。
蕭續稱,從中醫角度而言,有4類人較易有脫髮風險,而且有迹可尋,例如「脾胃濕熱」者頭油分泌會過多;「肝腎虧虛」者髮質纖細柔弱、脫髮多見於頭頂或兩額角,且易有頭暈和耳鳴;「氣血兩虛」者除了髮質纖細柔弱、乾枯無光澤,亦常有斷髮殘存;而「血熱生風」者頭皮光亮或發紅,局部瘙癢,亦是需要注意的警號。
內治服中藥 外治可針灸
如要解決脫髮問題,蕭認為內治或外治均可,如欲內治者,中醫會處方合適中藥,透過改善體質從根本上治療;又或以針灸和梅花針進行「外治」,藉此改善頭部微循環、增加局部血液供應,以促進頭髮生長。
對比起治療,中醫師認為改善生活習慣更可護髮,例如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心境開朗,且應減少進食肥膩、煎炸、辛辣食物,同時增加攝取補腎食物,特別是黑色食物如黑芝麻、桑葚、黑豆、枸杞子、栗子、腰果等,亦可藉按摩頭部穴位如風池、百會和四神聰,改善脫髮問題。
記者︰歐文瀚
美術:招潤洪
▲註冊中醫師蕭滙謙
▲中醫建議可增加攝取補腎食物,特別是黑色食物如黑豆等,助改善脫髮問題。(資料圖片)
-
鄭少秋大女鄭安儀傳自殺身亡 多年來美國生活與父甚少聯繫 |
|
-
認知障礙|英語單字全忘記 35歲英文教師突失智 求醫揭因腦炎作祟|附認知障礙症常見症狀 |
|
-
死鬼老婆 X 恐佈在線舞台劇|麥沛東靈探節目後敏感度變高 童童與紙紮公仔影相身上現怪痕 |
|
-
管家王|公屋入伙DIY裝修 慳家港媽親自髹油裝櫃 連新傢俬只花10萬 |
|
-
失眠困擾|疫情打擊生計陷困境 港女失眠2年精神崩潰 中醫拆解4類失眠+改善方法 |
|
-
泰友情緣的歲月︳葉振棠與紅館無緣入紙8次唔批 擬找米雪梁小龍合唱出碟 |
|
-
抗衰老要及早 中年開始要進補 傳統四大天然中藥成效佳 |
|
-
-
新四高你要識 運動|飲食|定期檢查|保健品 四管齊下「穩」返健康 |
|
-
叢狀神經纖維瘤影響身心 97%望安全網引入新型藥物 |
|
-
-
-
-
4類體內虛熱人士易脫髮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 D230915
4類體內虛熱人士易脫髮 - 晴報 - 港聞 - Healthy Life
俗稱「髮墜」或「鬼剃頭」的脫髮可發生於任何人身上,一般人每日脫髮約50至100根,惟隨着年紀增長,如掉髮的速度超過生長速度,便會出現禿頭等情況。有中醫師指出,頭髮與血氣和腎氣有密切關係,生活習慣和壓力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3614940%2F4%E9%A1%9E%E9%AB%94%E5%85%A7%E8%99%9B%E7%86%B1%E4%BA%BA%E5%A3%AB%E6%98%93%E8%84%AB%E9%AB%AE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3614940/4類體內虛熱人士易脫髮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10000/3614940/058_01_a_2023091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10000/3614940/
港聞
503001013
007
3614940
503
503001
港聞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554dbea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b8f6209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61d7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