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成行成市,不少人光顧時都嘆杯咖啡再點一份甜品。但有營養師表示,一杯Grande(大杯)的Caffè Mocha(朱古力咖啡)加忌廉,熱量高達330千卡,更含35克糖,相等於7粒方糖,如連飲1個月
醫院管理局在上月慶祝成立30周年,有份推動醫院運作電子化的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主管張毅翔醫生稱,局方正不斷強化「臨床醫療管理系統」(CMS),且於多間試點醫院測試使用新科技,冀提高服務電子化程度,
不少病症都沒有明顯病徵,有醫生表示,背痛也可能是某些內臟出事的徵兆,因為內臟的神經綫一般會與其他皮膚或肌肉神經系統相連,當內臟出現問題,可能會令外層的神經出現痛楚,假如沒有受傷卻連續數日出現背痛,吃止
近日天氣又凍又乾,有專科醫生指,濕疹患者求診人數激增30%至40%,比夏天更嚴重,尤其是手部問題,與疫情下市民勤清潔有關,更有個案雙手紅腫流膿,提醒需選用合適潤膚產品外,亦需增加塗抹次數。中醫師則說,
冬天手腳容易冰冷,但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如只得一隻腳凍、走幾步也痛,甚至腳趾變黑、腐爛,恐是慢性腳動脈閉塞徵兆,如不及早處理,或要局部截肢。而俗稱「腳中風」的急性腳動脈閉塞則更危險,患者下肢會突然完全
冬天來到,大家注重皮膚保濕之餘,亦不可忽視「靈魂之窗」的濕潤。有眼科專科醫生指出,由於冬天一般較乾燥,或會加劇乾眼症、眼睛發炎和敏感的問題,因此需保持眼部濕潤。醫生提醒,改善身處環境的濕度,例如使用加
新冠肺炎疫情來到第4波,有公院醫生指,病毒變得更「蠱惑」,初期難以發現,不少病人入院時都未有病徵,但已出現肺炎,而第4波確診者普遍CT值偏低,提高傳染性。有護士初到隔離病房便遇上疫情,起初十分憂慮傳染
「胸主動脈瘤」是本港常見死因之一,患者主動脈容易破裂,數分鐘已可奪命。中大研究發現,本港每百名高血壓患者,就有7.5人患胸主動脈瘤。研究亦發現,利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描器作篩查胸主動脈瘤,準確率高達9成
頭暈不少人都經歷過,有專家表示,頭暈的成因非常多,也可能代表身體內有不同毛病,例如與頸椎、耳石移位或缺血等有關;如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頭痛頭暈情況,更有可能與中風有關,提醒應盡快求醫。 註冊中醫劉芷
疫情下難與親友聚首,加上秋冬適合遠足,周末常見山野人頭湧湧。不過有註冊脊醫表示,曾有患者平日欠缺運動,突然去行山數小時,翌日出現肌肉發炎劇痛,提醒市民應多做伸展及強化運動,並選擇適當的裝備,避免過度負
坊間流傳女士經期後需飲當歸湯或紅棗水等補血氣,惟如患子宮肌瘤則不宜進補,否則肌瘤恐「愈養愈大」。有註冊中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患者也應進補,惟需有技巧地調理,以免造成不適及令肌瘤變大。 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
床上用品就像衣服一樣,與肌膚長時間接觸,必須確保清潔。早前外地有研究顯示,一周不清洗的枕頭套,其含菌量比廁所板多逾1.7萬倍。有家庭醫生認為這結果並不誇張,因為床鋪很易積聚各種致病原,未更衣便上床休息
疫情下政府的康體場地再度關閉,長者無法如常落街晨運。寒冬來襲,有物理治療師提醒,長者每日晨運猶如熱身,能應對整天活動所需,建議他們在家也勤加鍛練,例如以簡易的居家4式,訓練手腳肌肉、核心肌群及平衡力。
冬季冷鋒襲來,隨時會引起鼻敏感發作。有營養師指出,鼻敏感發作成因與人體免疫系統息息相關,而腸道健康又左右免疫力強弱,故平日做好飲食管理「打底」,有助預防轉季時鼻敏感爆發。而富含維他命A、C或益生菌的食
不少人在節日都會大魚大肉及飲酒慶祝,結果翌日出現飽滯或宿醉症狀。有中醫師建議,在連串聚餐之間,應選擇清淡飲食如粥或通粉等,讓腸胃稍作休息,而腸胃不適者亦應避免進食過量油膩食物。如飲酒後翌日出現頭痛、作
本港疫情反覆,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被迫再度停課。香港耀能協會物理治療師羅可欣表示,早前一度復課後,有家長呻年幼子女學習表現不如以往,出現「遊魂、唔願郁」等情況。她稱,幼童專注力轉差,與長期在家缺乏足夠運
港人生活壓力大,專科醫生指,不少人因免疫力下降,出現突發性失聰,即急性耳神經衰退,初時會有單邊耳鳴、聽覺變差的症狀,惟部分人誤以為是耳水不平衡延誤治療,錯過72小時黃金治療期,導致無法恢復聽力,提醒如
踏入秋冬,大街小巷又再見流動攤檔的蹤影,販售黑砂糖炒栗子、「熱辣辣」番薯、鹽焗鵪鶉蛋等,讓人垂涎三尺的季節限定民間美食。不過,有註冊中醫師指,番薯、栗子等食物營養高,補益脾胃,惟提醒多吃無益,特別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