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口的盒裝即食生蠔,近期在本港熱賣,蹤影遍布各區海鮮檔、凍肉店等,每盒售價約200至300元不等。有營養師指,生蠔含豐富及優質蛋白質,以每盒即食生蠔重500克為例,已含約48克蛋白質及約400大卡
最近疫情緩和,不少人把握機會出外做運動。有眼科醫生指出,保持運動對眼部健康也有幫助,但運動時亦需注意護眼,除避免眼部受創外,亦應提防吸收過多紫外光,否則可增加患白內障或「翼狀胬肉」等眼疾,導致視力受損
踏入中年新陳代謝減慢,但「中年發福」並非女士獨有,有營養師更指,近年男士發福個案趨年輕化,部分男士30餘歲便出現,主要因壓力、少運動、多外出用膳有關,提醒肥胖有機會誘發脂肪肝、三高等問題。而中年人如要
著名藝人廖啟智上月底因胃癌離世,喚起大眾重新關注這個「癌症殺手」。有腫瘤科醫生指出,香港每年約有2,000名胃癌新患者(男女比例約為7︰3),每年約有700人因胃癌死亡,最嚴重的個案可數月內奪命。因胃
疫情持續逾一年,不少人體重均有增加,有註冊物理治療師分享,疫情下生活「郁得少食得多」,有人半年內發福近40磅,心肺功能轉差,更衍生心理及情緒問題。他建議,減肥人士可善用煲劇時間,每晚花30至45分鐘進
近年不少人為了食得健康,甘願花時間、心思自製手工麵包。但有營養師提醒,麵粉的熱量比白飯高3倍,而自製麵包結構一般較結實,而且切得較厚身,容易令人不自覺攝取更多麵粉。而烘焙時加入的鹽、糖和牛油,亦會增加
不少孕婦擔心產後身形「走樣」,產後拼命做運動,其實懷孕期間保持運動及控制體重同樣重要。早前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孕婦懷胎期間如有適當運動,可減低子女日後患上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有婦產科醫生建議,孕婦每日應
疫情下不少人長期缺乏運動,導致體重急升,瑜伽導師陳方麗(Denise)分享,減肥需要以飲食、運動兩者配合,建議可實行「168間歇性斷食法」,並每日進行簡易瑜伽3式,包括側身平板支撑、船式等動作,重點訓
家長疫下份外擔心子女外出,有海外調查發現,近半家長受疫情影響,延遲或取消子女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接種預約,專家警告感染該菌可在24小時內致命。本港兒科醫生指出,腦膜炎雙球菌在港雖不普遍,但相信本港有隱形
俗語說「一日食筍,三日清腸」,竹筍被譽為春之菜王,既低脂又高纖。不過,坊間亦有指筍「很毒」,有中醫師表示,竹筍性微寒偏涼,屬發物,並非人人適合食用。亂食隨時可致哮喘、寒濕引起的皮膚問題。 竹筍的性味微
本港至今有逾萬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已出院,有中醫學者稱,不少康復者陸續出現後遺症,例如容易氣喘、咳嗽及腸胃出現問題等,亦有人因氣喘及咳嗽,一晚僅能睡2至3小時,經藥物治療後症狀逐漸消失。有大學學者正進行研
「食極唔肥」未必是祝福。有家庭醫生指,過瘦問題常見於青少年和長者身上,而成年人若發現體重在半年間「非自願」下降約5%,便要留神是否由疾病引起。曾有28歲女士半年內體重急跌5公斤,檢查後發現患甲狀腺機能
近日「回南天」,天氣變得潮濕,容易滋生細菌及霉菌,有專科醫生指,部分人一旦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薄弱時,或會造成較罕見的「霉菌入肺」,誘發發炎或敏感反應,惟因症狀多為咳嗽、哮喘等呼吸道不適,容易被誤以為是
婦女懷孕時生理變化大,分娩後體虛需要坐月調理身體,若然不幸流產、小產,之後的護理同樣重要。有中醫師指出,婦女流產後亦需要「坐小月」,日數介乎7至20天不等。調養首要排瘀,等惡露乾淨後便調養補氣血,若處
小孩晚上磨牙,或令家長擔心不已,一般人可能聯想到是壓力所致。有註冊中醫師指出,小童臟腑未發展成熟,特別脾臟功能較差,易受外界影響,若愛吃煎炸甜食或過量進食致食滯,均可能引致磨牙,長遠或衍生腸胃問題,睡
疫情持續逾1年,阻礙學童上課學習。香港耀能協會職業治療師譚采妮(Cherie)分享,反覆停課等生活,及學習模式迎來轉變,隨時令年幼學童無所適從,更會影響情緒行為和學習表現。她建議,家長在家以簡易小遊戲
人的面部或身上常會長出不同大細的痣,但原來看似尋常的痣,實際暗藏危機。有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一旦痣出現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直徑長逾6毫米、顏色變灰或紅等現象,恐為皮膚癌「黑色素瘤」徵兆,建議市民
不少喜愛運動的人都想練成一身勻稱的肌肉綫條,有營養師指,肌肉除可協助不同器官運作,某程度上亦可影響體重,如肌肉量過低,有機會影響心臟機能或日常活動,減肥人士更應留意。 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陳筠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