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大時代》作者、初創公關顧問
若要簡單地總結2020年,我會用3個詞彙︰COVID-19、特朗普、比特幣。今天淺談一下比特幣吧。 比特幣在去年年終前一舉突破其2017年的歷史高位19,800美元,此後升勢幾乎未止,價格在全年內暴增
美劇《Billions》的最新一季近月在Netflix上架,有段情節挺好笑︰主角Bobby Axelrod旗下的基金公司為減少麻煩,從證監挖角請了個高層回來專責合規(compliance)。他叫Spy
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鬧得沸沸揚揚,引起我對美國歷史的興趣。剛好手上有本由著名作家Walter Isaacson所寫的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傳記《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
特首林鄭月娥和已宣布流亡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兩位南轅北轍的政治人物,不知會否因一個遭遇而同病相憐︰失去銀行戶口。 林鄭月娥今年8月遭美國制裁後,無法繼續使用銀行服務,結果每月要用現金出糧,生活上
朋友好奇問道︰「疫症持續下,你所認識的初創,業務表現是否兩極化?」 的確是。我所認識的初創以從事科技業務為主,表面上看都能受惠「疫下新常態」,但當中的輸家與贏家,卻有天淵之別。 表現最好的,是那些「網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大反彈,本月22日一天內錄得61宗確診個案。政府不敢掉以輕心,迅速在當日宣布應對措施,其中之一是為鼓勵市民進行檢測,向本地感染確診的市民提供5,000元津貼。 一位初創企業家聞訊感
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抱着一堆日用品在超級市場的收銀處排隊結帳,輪候的人很多,但只有一個收銀員在工作。突然第二個收銀櫃枱開了,排你後面的人倏忽間都排到新的隊伍裏去,很快結好帳離開。有時你反應比較快,趕上
從事金融的朋友傳來短訊︰「你見多識廣,有沒有聽過失業機師能轉行做甚麼?我好友自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港龍當飛機師,現在怎麼辦?」 可我能有甚麼好主意呢?不知從哪個專欄裏看到,說外國常有「落地」機師改行當司機
全球疫症大爆發,專注做網上會議的Zoom在遙距工作熱潮下,今年以來業績好得不得了,股價亦勢如破竹,節節上升。 但一年前,誰料到這家由中國人創辦的小小年輕企業,居然在網上會議這一領域,增長勢頭把雄霸市場
上周提到Netflix的創辦人兼CEO Reed Hastings,2001年因市道不景被迫裁掉三分一人手止蝕,卻發現留下的同事比前更有效率和衝勁。他因此悟出「人才密度」(Talent Density
Google一直是深受科技界歡迎的僱主,而因為疫情宣布「永久在家工作」的Twitter,也因此首次在一個調查中,被科技從業員評為十大最受歡迎僱主。但它們都不是最為美國上班一族嚮往的企業,盟主是Netf
最近添置了一件「新玩具」—蘋果公司的最新智能手錶Apple Watch SE。它主要滿足兩大需求︰保健、戴在身上的iPhone。 Apple Watch令人「上癮」,因為它無時無刻在為用家提供反饋,比
不久前我回到母校中文大學,為一連兩日「中大創業日」的中大創業大賽擔任決賽主持。 因為疫情,活動不得不「虛擬化」。例如所有參與者包括我,都要到現場面對鏡頭進行直播,而評判則留在各自的辦公室或家中,以視像
上周Apple舉行產品發布會,焦點除Apple Watch Series 6外,還有一項與新加坡政府的破天荒合作。 它是一個叫LumiHealth的全民健康計劃,10月開始接受新加坡國民自願參加,為期
認識不少科技界朋友,對去留問題已去到行動的階段,而矽谷是個熱門選擇。要留在當地,首務是找一份好工作,但有志闖矽谷的,都自詡有一技之長,如何突圍而出? 我想起最近冒起的一個網站叫Rooftop Slus
我有一位網友「小純潔」,2013年離開香港到北京發展事業,成為一位「北漂港人」。最近小純潔看了我寫「樊登讀書」的文章後有一些想法,來郵告之。我認為他的分析甚好,徵得其同意後,下面引述部分內容,大家不妨
應某網上節目邀請,與主持人談我剛出版的書《職女,豈只打份工》。事前主持人與我商量討論的話題,問道︰「不如談談創業者的另一半好嗎?」他解釋,感覺上「創業男」多數有「賢內助」,而女創業者則以單打獨鬥居多。
不久前我為中大培育初創企業的Pi Centre主持了一個1.5小時的工作坊,分享初創如何獲得傳媒報道的技巧。其中一位參加者問道,初創如何避免傳媒的負面報道? 初創一如各大企業,同樣需要正面曝光,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