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大時代》作者、初創公關顧問
我一個好朋友創業逾10年,經歷過種種高低起伏,亦有不為人道的巨大壓力。 知道他向有閱讀習慣,我見面時便提到︰「不如抽空重看Ben Horowitz的《創業為艱》(The Hard Thing Abou
(接上文)Sheryl Sandberg加入Facebook後,把她在Google開拓的廣告模式引入Facebook,一步步令Facebook成為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萬億科技帝國。她主政下,廣告收入
加盟Meta(Facebook)擔任COO已14年的Sheryl Sandberg宣布將於今秋離任,標誌着她和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共治」的年代正式結束。她是矽谷最有影響力的女人,也是
上周文章提到,「穩定幣」UST及其相關加密幣LUNA的崩盤,令許多加密幣投資者損失慘重。但我認識一位加密幣的程式交易員,非但沒蒙受損失,還在相關交易中微賺1萬美元。因為他採取了一種較少人用的對冲手段叫
人們說「幣圈一日,人間十年」,加密幣LUNA/UST的崩盤為期不過數天,已蒸發掉99%、數百億美元的市值,其震撼威力可想而知。很多人認為這代表加密貨幣正走向末日,但從「反脆弱」的角度觀之,則說不定是加
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歷時兩個多月後,終於稍作放鬆,市道漸見起色,那些一直在苦苦支撑的生意人,能否極泰來嗎? 記得疫情高峰期聽電台新聞訪問一位時裝店的老闆娘,她說自第5波疫症爆發以來,小店每天只有一兩個顧
月前《華盛頓郵報》爆了一樁科技界的醜聞︰Facebook聘用政治公關,大舉抹黑TikTok,藉此打擊對手,並期望把年輕用戶爭取過來。 Facebook任用的公關公司叫Targeted Victory,
(接上文)元宇宙遊戲STEPN帶動了「郁吓有錢賺」的move to earn熱潮,本地Game-Fi團隊OliveX不遑多讓,最近推出其開發的The Dustland遊戲,玩法更豐富。 OliveX的
Keith向有跑步習慣,但他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張貼有關跑步的帖子,卻和以往的不一樣。 圖片是一隻色彩斑斕的波鞋,Keith寫道︰「今日終於儲夠2 energy,夠我跑10分鐘,收返4.59GST,兌美金
(接上文)2006年夏天,Yahoo欲出價10億美元全購Facebook股份。要知道那時的Facebook只是面世才兩年的初創,又未有盈利,居然有人出價肯10億美元收購,那是何等的誘惑,而當時Mark
正在讀由兩位《紐約時報》記者發表的新書《An Ugly Truth》,揭發Facebook多年來如何靠「販賣」用戶私隱賺大錢。作者們不愧是講故事的能手,有些情節雖然耳熟能詳,但如看編年史般由頭到尾讀一
每年此時我都要當一陣子「網紅」:我在大學教授一個有關營銷的碩士課程,可是疫下並無面授課,結果3年來都只能上網課,便戲稱自己是「期間限定網紅」。 因課程內容和日新月異的科技有關,所以每年都要整理一次教案
俄烏戰事持續,令人憂慮,但在戰雲密布中出現一則消息,卻教我忍俊不禁︰FB暫改審查設定,容許用戶在平台上以暴力語言宣洩對俄國及俄軍之不滿,包括「叫普京去死」。 說是容許百花齊放,但FB向有審查用戶在平台
上月21日為美國總統日,堅稱自己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特朗普,絲毫不讓現任總統拜登專美,挑這天發布自己的「新玩具」︰社交平台Truth Social。 自去年1月發生國會山莊事件後,美國最大的社
(接上文)「網絡效應」是很多產品迅速成長的不二法門,但要建立起來卻非常困難,而網約平台又是當中難度較高的,因為除需男女比例相若,雙方的年齡和生活圈子等也必須脗合才行。 Tinder團隊剛開始時也面對同
「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是初創在融資時最濫用的詞語之一,不管他們做的是服務配對抑或社交平台,都愛向投資者吹噓自己的產品能產生網絡效應。事實上,投資者也的確對有網絡效應的產品趨之若鶩
(接上文)年初有一位熟悉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投資的科企老闆在家中宴客,我躬逢其盛,才發現香港已隱然形成一個新的web3圈子。他們又可分成兩種人,一種是具科網背景的「技術人」,比如LikeCoin創辦人
ViuTV製作的劇集《IT狗》曲終人散,這個有關本地科技創業家的奮鬥故事,贏得不少掌聲與共鳴。在鏡頭以外,究竟香港的互聯網生態是怎樣一番光景? 香港的第一代IT人,出現在1990年代中後期,他們分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