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戲班藝術總監,編劇、導演、演員及填詞人
慈山寺於2003年籌劃興建,歷10年時間,終告圓滿落成,於2015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我卻在剛過去的年三十才有幸到訪,佛緣自是薄弱得要緊。 去年由於疫情嚴重而關閉,今年農曆年初七重新對外開放,還栽種了
由2019年到2020年,香港人經歷了一個超級大時代,市民由暢所欲言到現在噤若寒蟬,並不是因為大家都沒話可說,而是因為《國安法》的出現,沒有人知道哪條紅綫會怎樣出現,一不小心碰個正着,就犯了分裂國家的
一段感情,二人由相遇、相識到相愛,繼而結為夫妻,能夠一直同行到老,白髮齊眉,當然值得高興。但在情感路上誰能一帆風順,無浪無瑕?解決到就能夠繼續走下去,解決不了就分手收場。由相愛變成相恨,例子俯拾皆是,
2020年就像消失了的一年,在新冠肺炎橫掃全球之下,日常生活變得完全不同,戴口罩比穿衣服還重要,在人前忘掉戴口罩就像赤身裸體般不自在。到有朝一日疫情過去,人們還會習慣地每天戴口罩,還是第一時間把面上的
作為一位演員,每次接到新劇本,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演員要分析劇本內容,準時排練,盡早背熟劇本台詞,記住台上的走位--那是演員最基本的要求。 負責任的演員,會鑽研更多有關劇本的種種,例如角色的背
每年,我都要教授不同的戲劇訓練班,不經不覺已有20年的教學經驗。由最初覺得自己未夠成熟去教學而拒絕,到現時很喜歡去教,這微妙的變化,印證我在戲劇教育的成長,除了教授戲劇知識外,也從練習中帶出做人的態度
職業運動員經年努力,如果一不小心受傷,很可能會錯過了一生期待的大賽。一般打工仔,病了會請假休息,調養好身體後再回到工作崗位上。 舞台劇演員萬一病了,除非是排練期間,若是演出,就只好硬着頭皮撑到底,因為
一個舞台劇演出,不計前期的計劃申請、預算案的修訂、與設計師討論藝術方向、布景設計的運用、宣傳設計、造型拍攝等,單單是排練,就已經要用上最少兩個月時間。 在這密集的排練中,一星期5天,每天8小時的創作,
試想想,英國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與男高音Peter Pears、小提琴家Issac Stern、爵士單簧管大師Benny Goodman與樂隊、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鄧麗
每個行業都有可用的工具輔助,以方便工作進行,例如醫生有聽筒,司機有汽車,平水員有墨斗,文員有電腦,畫家有畫筆及顏料,全因為工作需要,有了合適的工具工作才可以推行。工具有其必要性,甚至沒有工具就不能工作
等了又等,候了又候,望穿秋水,終於等到劇院重開,並且可以讓觀眾入場欣賞演出,而不是只給劇團排練。這個消息的確令每個劇團興奮了一陣子,特別是10月份有演期的劇團,都在努力排練,準備好台前幕後所有必須的事
上星期原本是《逆風而行》舞台劇入台準備及演出的日子,受疫情影響,劇院關閉,整個團隊在兩個月前已籌劃變陣,最終決定將糊塗戲班的排練室臨時變身成為錄影廠,進行拍攝錄影,再放到網上與觀眾分享。 牽一髮動全身
第三波疫情持續,限聚令不斷延長,戲劇界已經停擺了超過半年,大家由等待明天會更好的盼望,但慢慢發現等待只是坐以待斃,再等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條。為求生存,便得想辦法去打破僵局,放下常規,尋找可行的出路。 在
疫症持續無了期,劇院繼續關閉,原定9月中演出的《逆風而行》,在劇院重開無望的情況下,身為劇團主腦的我們,總不能坐以待斃,甚麼也不幹。相反,我們的團隊日夜奔波,不斷開緊急網絡會議、電話、短訊及電郵,商討
上星期政府收緊限聚令至最多兩個人,食肆全日禁止堂食,令很多人沒有地方吃午餐,被迫在路邊、在廁所進食,可憐的香港人還要在午飯時遇上大雨,霎時間變成悲情城市。 食肆只能做外賣,生意必然大跌,做飲食的要想辦
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病毒在社區擴散,又一次令港人恐慌,超市的貨架再次空空如也,廁紙自然是首當其衝被搶購一空。人人在談論應否家居工作,減少社交接觸。另一邊廂,政府堅持不封關的措施,還豁免部分人士毋須隔離
創立了無障礙劇團之後,有幸得到賽馬會支持計劃,每年可以製作一個大型共融舞台劇,與不同障別的人士共同努力,創作一個感人勵志故事,都是我十分期待的事情。 今年的大型演出《逆風而行》,是全新的製作,一切由零
在疫症這段期間,大部分戲劇工作者都手停口停,沒法工作。如果身懷幾項謀生技能,加上運氣,也許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即使有其他技能,亦要碰巧有工作機會,實在是如買彩票般等運到,有工作是好運,沒有是應該。 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