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世界御廚鮑魚大王楊貫一學藝16年、香港資深名廚,人稱基哥
收到一段影片,是一位友人到歐洲安定下來後錄製的。餐桌放滿食物,有不同蔬果,還有雞蛋、鴨髀、雞肉和紅酒,他大力推薦當地食品價廉物美,心情興奮,真替他高興。早前港人滿懷心事,天災人禍扼殺了勤奮的港人,也令
2020年3月時,曾想下筆寫一篇名為「今年沒有2月」的文,事關新冠病毒大爆發,一下子餐飲業冰封,從業員不知怎樣面對,酒店房間出租率一片慘淡。當時還以為會像2003年沙士疫情般很快就過去,怎知一個個月過
今日員工午膳,一名愛吃愛煮的廚師,手拿一大鍋蘿蔔炆牛雜放餐桌前,興高采烈地叫大夥兒捧場。鍋中透出濃烈牛雜味,內有牛肚、腸、肺、膀、蘿蔔和芫荽碎,還有久未吃過的牛骨髓,雖然比之前吃過的幼細,但它是鮮牛劊
忽然腦中想起兩件事,都和罐頭有關。 講到罐頭食物,有時候放工回家吃宵夜(沒有其他應酬聚會時,我肯定會回家吃些湯米粉,通常配魚肉),覺得吃膩了便會換換口味,開罐茄汁黃豆或油浸沙甸魚拌在米粉上,也自我感覺
上回在本欄寫皇都戲院舊事,有兩位食客讀者跟我聊起往事。楊先生說,60年代老家住過康福臺和堡壘街,也住過皇都大廈,不時在樓下看電影,還在南北座間寬闊走廊上玩耍,令我聯想起當中有一間食肆名為天寶茶樓,是雙
2003年創業,用自己的廚藝經營私房菜。開業之初卻遇上沙士疫情,不知如何是好,每天只得食客寥寥幾人,連舖租都交不起要拖欠,幸好得業主體諒和鼓勵才能苦苦撑下去。 話說當時餐飲業也是首當其衝,被迫結業的不
疫情大爆發,全球活動幾乎全停頓下來,不管商業或喜歡外遊人士都沒法往來各地,唯一可做的是宅在家收看各式娛樂媒體。老人家多看香港老牌免費電視台節目,可幸早前因受內地大型投資古裝劇壓得窒息,醒覺要拍些有新思
家住北角40多年,也是父母要我當廚務學徒,最初月薪僅得300元,但雙親為我繳付住屋物業首期後,便由我負責每月供款,為期7年(當時最長供款期限)。每日由住處步行到上班的麗宮酒樓,路程約10分鐘,必經之地
有看本欄的同業前輩好友,最近吩咐我不要叫讀者用水發海味做菜,怕讀者買了不知使用過何種化學物料去浸發的,吃了怕有礙身體健康。對!十分認同他的說法,好像街頭小食的咖喱魷魚、牛柏葉等等,浸發過程是有用化工物
上世紀90年代,走遍內地各省市為楊貫一大師開設加盟店,去過的地方實在不少。最早是廣州,繼而是東三省的瀋陽、長春,後有河北、太原、鄭州,還有打着自己品牌的武漢、常州、秦皇島、北戴河、山東省黃島等地。 當
多月來受疫情影響,市民響應政府呼籲不外出用膳,主婦們都要惡補廚藝,不時上網站學幾招烹調技術,展示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美德,自不然要買餸煮飯,超市街市成為每天必到的熱點。 香港很方便,中西食材隨意選擇不
晚飯時友好送來一本藍白封面刊物,外封紙四角寫着「永恒班霸」四個大字,中央下方寫着「精工足球五十」。還有3個名字,其中兩位為80年代精工足球隊名將黃國安和陳發枝先生,另一位是70年代的體育記者,後來擔任
童年時我家住天台木屋,走上5層高的樓梯一出去便是天棚平台。整個天台由頭至尾兩旁排開,各有50多家木屋,我家在中段小屋。每次放學回家必走過前段木屋陣,這些住戶近樓梯口,害怕遭人偷走家當,大多數會養狗防盜
入行初期在尖沙咀工作的酒家很有特色,分別設有不同菜種部門,有燒味檔、雲吞麵檔、牛雜檔,還設有長吧枱,坐在高腳凳上便可以吃到各種檔口的產品,又不收茶錢。 酒家也做正宗粵菜海鮮宴席,還有一個部門賣滬式點心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人,尤其喜歡現今流行的大廚節目,講述到世界各地都在當地用上本土食材,烹調出具個人風格的菜餚。 在這段大疫情肆虐期間,不能外遊,每天提早下班回家看電視,差不多是唯一的消閒
日前,從午間新聞報道聽到由兩代經營、有34年歷史的連鎖酒樓宣布全綫結業。這家老店敘福樓由父親黃耀鏗和股東成立,見證了香港最火旺的營商年代。黃父退休後由兒子黃傑龍繼承父業,主持大局,近10年來發展得不錯
朋友都知道我喜歡賽馬博彩,也愛睇波下注,長久以來已成為我生活玩樂的一部分。曾有一段時間賽馬令我輸掉不少薪金,於是慢慢減少注碼,改為享受過程,反令我取得平衡。我會多看電視、報刊上分析賽馬的資料數據,打破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醫衞當局不停呼籲市民不要聚眾、不外出聚餐,早前甚至叫停餐飲食店晚間的堂食服務,家家戶戶都要回家開飯,令家庭婦女和外籍傭工倍添工作量,非常吃力。不愛煮食或沒有烹飪天分的主婦叫苦連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