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榮休教授、食品研究中心主任、海山基因及益生活有限公司創辦人
根據衞生署的報告,香港超重和肥胖人口數量於2020年至2022年間,比2014至2015年度分別上升了22%和32.5%。如果不能有效管理體重,肥胖相關問題會愈趨嚴重,可能導致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為維護健康,素食者需注意攝取充足及均衡的營養。根據調查,23.7%的香港人有素食的飲食習慣。新西蘭的研究發現,雖然素食者的總鐵攝取量高於非素食者,但由於植物性非血紅素鐵(Nonheme iron)的吸
星期日便是母親節,祝各位媽媽母親節快樂!從孕育生命的那一刻起,每位母親都會經歷徹底的身心轉變。生產過後,雖然許多身體的變化可以逐漸恢復,但也有些變化將會對母親的身心造成長期的影響。 韓國研究發現,較早
母親節即將來臨,對於辛勤照顧家庭的媽媽們,我們應該送些保健品幫助她們保持健康、活力充沛和美麗。最近,如NMN這樣的逆齡抗衰老營養保健品成為了熱門選擇。 我們先前分享過許多關於NMN的臨床研究成果,指出
下周一是五一勞動節。健康身體是勞心或勞力工作的重要本錢。調查發現,本港近8成「打工仔」面對「食物營養失衡」的健康風險,並有近6成受訪者面對至少一項工作壓力。不論是體力勞動的「藍領」,還是智力勞動的「白
中學文憑筆試今天第一天開考,根據本地調查,82%的應屆考生感受到「大」至「非常大」的壓力。過大的壓力不僅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和決策力,也會降低睡眠質素,進而對考試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許多同學靠飲用咖啡
香港近日進入春季流感高峰期,保持個人衞生和提高免疫力對預防感染和重症至關重要。大家要常用具有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的脂質體維他命C,以及有助維持腸道健康的益纖菌。此外,可加用乳鐵蛋白(lactofer
復活節長假期,又是香港人出外旅遊的旺季。旅遊時少不免長時間乘搭交通工具,很多人會有動暈症(暈車浪或暈浪)的症狀,出現頭暈、頭痛、和嘔吐。動暈症與感覺如視覺和空間感等不協調有關。研究發現,感覺不協調愈嚴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時天氣和暖,適合外出登山祭祖和郊遊。郊遊作為適量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好處,同時與腸道微生態密切相關。台灣研究發現,肌肉量較低的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較正常肌肉量的人低。此外,厚
淮山又名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Dioscorea)植物的塊莖部分。淮山含豐富抗氧化物、多醣、高纖維、低脂肪、低熱量及低升糖指數。內地研究發現在飯前或吃飯時食用淮山,能有效地減少飯後血糖波動和升糖反應。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除了追求長壽,近年社會也提倡「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健康老化不僅在老化過程中維持身體機能、減少病痛,還着重於提升長者生活質素。 正常細胞分裂40-70次
蟲草花並非花,是真菌類蛹蟲草(Cordeceps militaris)菇菌,因色澤金黃似花而得名。蛹蟲草與名貴的冬蟲夏草不同種屬,而生物特徵相似,市面上銷售的都是人工培植。台灣研究發現冬蟲夏草的蛋白質
「白肉比紅肉健康」早年大家只認為是因為紅肉的膽固醇含量較高,而近年卻發現過多攝取紅肉會導致血液中「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增加。TMAO主要來自食物中未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的左旋肉鹼和膽鹼,常見於肉類
隨着春天的來臨,現在正是食用春筍的最佳時機。相較於冬筍的肥厚甘美,立春後採摘的春筍顏色潔白如玉,味道清爽可口。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夠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本草綱目拾遺》中也提到,
下周是西方情人節。情侶之間的互動愈甜蜜,除了感到幸福快樂,他們的身心也愈健康。捷克研究發現,女性和伴侶的體味化學成分和微生物組成的相似度比其他人高。 一項由1944開始進行了60年的綜合研究表明,人們
明天便是立春,有關立春的傳統習俗很多,其中「咬春」是在立春當天吃些春天當造的新鮮蔬菜,例如韭菜、芽菜、蘿蔔等。韭菜一年四季皆可生長,而春天的韭菜香氣清新,特別翠綠美味。 中醫描述韭菜「味辛、性溫,能入
不少賀年食品和日常現成食品飲品都含有食物添加劑。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顯示,過去十年內香港發炎性腸病的發病率增加了30倍。此外,大型調查研究也發現,克隆氏症(一種發炎性腸病)患者明顯攝取更多食物添加劑,特
農曆新年少不得各式各樣的傳統食品,很多都是高油脂低纖維。豐腴美味的肉類為主要材料,膳食纖維通常不足。小鼠研究發現,高飽和脂肪飲食的小鼠腸道穿透性、脂肪炎症、和胰島素阻抗指數明顯地高。腸道穿透性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