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企管人
我從大學畢業開始便訂閱多份報章,這對我掌握新聞資訊,幫助我在商業決策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後來由於網上資訊唾手可得,而且免費,還佔用了我很多時間,我才在10年前開始停止了大部分訂閱,只保留《經濟日報》和
上星期出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Business with Purpose》簽署儀式,並參與了「使命是新盈利」(Purpose is the new profit)的研討會。由於時間關係,討論並不深入,只
傳媒報道的創業故事,都喜歡用「放棄高薪厚職」和「追求夢想」這些字眼去形容創業者。 作為創業的過來人,我的確放棄了一份待遇還算不錯,而且也有一點江湖地位的工作。這的確需要一點勇氣,也需要夢想去支持。我的
最近身體出了小問題,但疫情下不想去看病,免得增加感染風險。想起了附近有家醫院接受視像應診,便網上預約了。過程很順暢,而且也很準時,不用外出,不用排隊。醫生診斷後說沒有甚麼問題,便安心多了。這一次網上應
4月21日恢復晚市堂食,我問太太要不要訂枱食飯,她說還是等確診數字回落到雙位數。我們自1月初便沒有外出吃飯,不但晚餐,連午餐也沒有,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連外賣也沒有光顧,在家吃足早、午、晚餐加下午茶。
小時候看電視劇,那些商人總是長袖善舞,善於社交,而且對金錢有着嗜血的本能,甚至會不擇手段去達到目的。長大後認識的明星企業家例如喬布斯,卻是完美主義的獨裁者,但也創意無限,極富領袖魅力。 我自問跟這些形
在今年中文大學執教的課堂上,邀請的分享嘉賓之中,好幾位都不約而同說到要保持好奇心,而他們都是創業者。我所認識的企業家,他們對追求金錢回報的動力都不太強烈,尤其是他們很多都已經上了岸,驅使他們每天仍充滿
一直以來,我認為合夥人之間的關係,是創業最大的風險之一。我見絕大部分創業的團隊,最終都會不歡而散。 而最可惜的是,合夥人共富貴往往比共患難更困難,拆夥的公司,往往是業務已經穩定,發展前景看似很美好的時
近日疫情見頂回落,股市也見底回升。政府又暫緩全民檢測,市民不用再擔心禁足令。林鄭還宣布取消了9個國家的禁飛令,並從4月21日起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幼稚園、小學及國際學校4月19日復課,DSE在4月22日
看了香港足球隊前隊長陳偉豪退役後轉行做地產代理的訪問,我認為他轉行是聰明的做法。 如果他繼續留在足球圈,當一個足球教練也不見得很穩定,而且在香港肯定沒有多美好的前景。倒不如利用之前做足球員建立的知名度
第5波疫情開始的時候,我發覺身邊的朋友都比較樂觀。他們認為有了之前幾波的經驗,疫情最終會受控,經濟會反彈。直至最近疫情海嘯式爆發後,他們才改口說會有影響,但仍相信疫情受控後經濟反彈會更凌厲。 可能因為
我在跨國企業工作的時候,認為香港經濟最理想的情況是與世界同步。如果香港經濟獨好,我們做得既辛苦也不會分得多,因為總部會說全球業績疲弱,香港要和其他市場共度時艱。 這還不算太差,最壞的情況是香港經濟落後
我最近搬家,在疫情嚴峻下,為了減少社交接觸,決定不找搬運公司,而是自己搬。 這對我們來說可是極具挑戰性,因為我已經一把年紀,而且家裏的雜物數量也跟隨人生閱歷而一起成長。 為了減輕搬屋的負擔,我決定重新
我們集團在一年多前做了一個新嘗試,為當時應屆畢業生搞了一個獨特的見習行政人員計劃(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簡稱MT)。其他公司的MT計劃是為企業培訓管理人才,使他們成為高
去年年底,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對今年經濟都很樂觀。2021年大部分時間疫情都受控,經濟有明顯的反彈,我們還預期香港很快便和內地通關,到時經濟會進一步上升,甚至走出過去幾年社會運動和疫情等帶來的陰霾。 但
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Richard Branson一直很重視員工,認為只要企業照顧員工,員工便會照顧企業,主張員工比顧客重要。對於培訓員工,他說︰「栽培員工,讓他們強大到足以離開;對他們好,好到讓他們想
創業10年是一個奇妙的旅程,發現很多本來意想不到的事情。過程中有很多體驗,其中一個體驗是我當初沒有預期的,原來經營一個廣告集團,也有其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 我本來以為網絡效應只適
我們常聽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也聽說過很多事情是「事與願違」,所以我很年輕的時候已經領略到,只要沒有慾望,便沒有失望。無論做任何事情,也不應該有自私的慾望,只要本着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天賦,以服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