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Q教子情式》作者
有兩個帶着孩子的女士,雖然互不認識,但因為孩子想一起玩,便開始閒聊起來。聊的是在孩子上完半天課後,之後會帶孩子到哪兒和會做些甚麼。 男孩子的媽媽說,她每天都會帶兒子到來玩一會兒才回家,吃過簡單的午飯後
無論是國家級公園,或只是一片濕地,又或是一條沿着森林而走的通道,在歐洲以至澳洲和新西蘭,大都是不用收費的,可以任君享受。即使要入場費一般也不貴,而且收入是作保育用途,遊人也付得開心。 走在與大自然融為
兒童遊樂場上,每天黃昏都有一班「常客」,當中有位本是職業女性的媽媽,生孩子後便全職照顧孩子,她說會待孩子升中學後才再工作。也有不少是在下班回家吃過晚飯後,帶孩子出來玩樂的夫妻。 有一對分工的父母,每人
我曾經與高級公務員宿舍為鄰,當年那兒所住的大多是外籍人士。我亦曾經住過中級公務員宿舍附近,當年那兒所住的多數是本地人。 外籍人士住的宿舍,有一個小小的兒童遊樂場,每天放學後我都愛坐在一旁的長椅上,一邊
我唸中學時,有一次學校旅行的目的地,是位處新界一個山腰裏一個水塘旁的一片空地。一級4班同學,抵達後各自在空地上找尋地方野餐或玩樂,我選擇了向着水塘一處用水泥鋪設而成的斜坡上,與3位同班好友一起野餐。
孩子愈小,所需要玩樂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愈長。孩子一般都會自然地有優質的睡眠;至於玩樂,亦同樣有優質的需要,只是那並非自然而生,要靠父母和陪伴者來提供。 一對年輕夫婦,安排傭人每天上午帶兒子到公園去玩,
兒子因「打落葉」而遭途人指摘,愛子心切的媽媽最後採取了報警,這個令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方式來解決事件。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問題,她不願意聆聽,不肯面對事實,反而認為是別人多事,而這如同告訴孩子︰「你自己沒有問
上周所寫的一個小男孩,因「打落葉」這傷害樹木的嬉戲而遭路人先後制止,及後他媽媽出來大罵,而那只是故事的開始。 當我以為路人甲已成功制止幾個小男孩玩「打落葉」的遊戲時,孩子們改為走到水邊玩拋石仔之際,其
在一個營地,幾個小男孩在玩「打落葉」遊戲,一男士路過見狀上前制止。 小孩當中,有受勸會停止不當行為的,亦有離開後在較遠處又再繼續的。 受勸的那些走開了,他們走到水邊玩拋石仔,不受勸的只有一個,他走到較
因我們都怕人多擠迫的地方,而我們又很愛走進大自然裏去,或遠足或踏單車。可是在疫情之下,大家都困在香港,郊遊變成了熱門的親子活動,那便要避一避,只趁別人上班時才外出,當大家都放假時便留在家中。 我們一時
2020年終於過去了。回顧孩子這一年,可以回校上課的日子並不多,改為在家中上網課,學習的習慣改變,親子的時間應該多了,親子郊遊的動力也大了,親親大自然的機會應該多了些吧。 大自然是孩子們的另類教室,不
每逢過時過節,朋友間都會透過手機互送祝福,此時,亦是欣賞大家發揮創意的時候。 除了各具特色的構圖,一句祝「身體健康」和「平平安安」的心願,應是今年不可少的祝福了。 聖誕節時,多會祝賀一句「聖誕快樂」,
要看楓葉,就不要怕人頭湧湧,就算看到人為破壞大自然的舉動,亦要放下不快的心理反應,否則,好心情頓變壞心情,人家卻嘻嘻哈哈的消失於人群中,不值得啊! 有沒有試過在海洋公園看大熊貓時,沿途看見工作人員拿着
每年聖誕及新年假期,都是外遊的最佳時機,因為這個假期特別長,尤其國際學校的老師都有需要回老家過聖誕和迎接新年,而有孩子在海外升學的,適逢亦有長假期,父母便趁此機會飛往當地或附近會合,再結伴旅遊或坐郵輪
我曾教美術,在離職移民前買了一些手帕送給一班學生,在美術堂時讓他們畫一些東西在手帕上,送他們作為離別禮物。那天,他們圍在我身邊,讓我享受了學習最溫暖的熱情眼神,以及他們收到手帕時最窩心的祝福。孩子的性
這數天,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傭人,還有她們的一隻小狗走在我前面,在同一條路徑上散步,是我第一次見的新住客。 小狗可愛,我多看了幾眼,亦同時看到小女孩不時回頭看我,並加快腳步走入花圃去。她們沒多久便從花圃出
晚飯後有散步習慣的人很多,小區內有新住客、有新傭人、有新小狗,我們這班「熟客」都會知道。 新住客不知庭園內的規則,大家在有需要時便會給些提點或勸告,例如告訴小孩垃圾是要放進垃圾桶內,而不是放在垃圾桶旁
朋友的兒子有次看着車道上的救護車,驚訝地指着那車頭上的三個大字,告訴大家「救護車」三個字寫錯了。 男孩子讀的雖是英文中學,但也需要學中文科,他媽媽也十分着重要兒子學好中文,於是請了一位中文老師再加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