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尿酸積聚可導致痛風症發作,其痛楚可堪比女士生產之痛。血尿酸過高亦可導致慢性腎病,及提高出現其他代謝性疾病的機會。不少人希望從飲食上控制尿酸水平,此正正符合中醫的理論依據。中醫云「脾」是五臟之一,
在中醫學整個理論框架之內,以肝心脾肺腎之五臟為核心所建立起來的人體生命系統始終強調「天人相應」這一理念,並以此為基礎來認識人的生命過程,建立了獨具中醫特色的「藏象」體系。所謂「藏象」,是指藏於體内不可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有諸內必形諸外」。好的容貌不僅是外在美麗的象徵,更是內在精氣神的體現。中醫認為, 脾胃是「後天之本」,有受納食物、消化和運輸水穀,化出五味營養,以養全身和統攝血
「古有三墳」?「人更三聖」?流傳至今,《三墳》實則是三部遠古著作之稱,源於《春秋·左氏傳》所云:「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至於「人更三聖」,出自《漢書·藝文志》,一般指《易經》經過伏羲、文王和孔子三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選購中藥材也有相似的情況,一般人都以審美的角度鑒別藥材的優劣。例如:是否乾淨整齊、顏色鮮艷、個子體重等。傳統上,中藥材常以大小分等級,個子越大,級數越高,價格越貴。因應市
由八月初立秋起,從氣候的角度上已是秋天。雖然香港氣溫仍然炎熱,不過不少人已感到街道上,有一陣輕輕的微風飄過。在這個氣候交接的秋天,人們應怎樣保持自身的氣血與天地相應,倒不如看看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如何
「光暗」、「黑白」、「天地」—— 你會想到甚麼?既是分類,又相互關聯,這成雙成對的關係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而得。那麼,大千世界所存在的各種事物、現象,一對對的關係又如何總結歸納?乃至於生命狀態的變化
「痔者,後病也」,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生靜脈曲張而形成突出塊物,俗稱為「痔瘡」。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說明痔瘡是一個常見、多見的疾病,好發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根據發病的位置不同,可
隨着新學年的開始,各種在兒童身上常見的傳染病亦悄悄來臨。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雖然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兒童已接種兩劑疫苗預防水
「數字是從多少開始的?」有說是「零」,會想到和古印度文明有關,甚至有認識最早出現「0」的地方在一處印度寺廟。另一說是自然數的開始—「一」,但它有對中國文化有更深的意義。但是,這個「一」不能以「壹」代替
隨着暑假進入尾聲,相信家長正密鑼緊鼓地準備開學物資迎接新學年。不知道孩子在拍攝個人證件相時,有沒有試過被攝影師提醒「左右兩肩膀不對稱,右肩膀提高少少平衡一下」?或者,孩子試穿新校服時發現校裙長度不一或
在不幸流產後,不少婦女都希望盡快調養好身體,然後再次懷孕。中醫藥對於流產後的調理有良好效果,不僅能讓身體加快復元,增強體質,也可以為下一次懷孕打好紮實的基礎。流產後的調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充足休息
本港正面對人口急劇高齡化所帶來的挑戰。根據政府統計數據,2021年65歲及以上的長者高達145萬,佔全港人口比例19.6%,即平均每5人中就有1位長者。預計至2048年長者人口將增長至262萬,佔全港
皮膚曬傷中醫學稱之為日曬瘡,是皮膚受強烈日光照射後引起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因日曬成瘡而得名。以皮膚上出現紅斑、水腫或水皰為其臨床表現特點。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日光性皮炎。多由於日光中的紫外綫所致,其皮膚
《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裏強調的就是現代講的免疫功能。正氣是人體正常的臟腑功能和機體抗病防病的能
所謂「天」,是指借助時令之氣治療人體或作預防保健。早在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中可以見到現代「天灸」的雛形。現代中醫主要使用溫熱藥物敷在穴位上,治療各種由寒所致的疾病,例如鼻敏感、哮喘、咳嗽、消化不良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故並不具有傳染性。最常見的銀屑病種類為尋常型、或稱為斑塊型銀屑病,其普遍皮損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銀屑
新冠疫情在過去3年肆虐全球,第5波新冠疫情雖已緩解,但新冠確診者在「轉陰」後有9-32%機會出現精神不集中、頭腦不清醒、記憶力下降等「腦霧」症狀,持續時間不一。最近內地中醫專家針對新冠康復期常見症狀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