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我懷着慚愧的心情上載那張相,那是我上月在紅十字會捐血站捐血的相片。自己做了一件善事滿心歡喜,但羞澀地告訴別人,那是我人生中捐出的第二包血。有人問︰「有無搞錯?做咁耐人只捐過兩次血?」不是因為怕痛,而是
我屢次有以下兩種約會經驗︰第一種情況,「無約實當告吹」。有些朋友可能一個月前跟他通電話或短訊,說出來吃個晚飯聚聚舊。我的習慣是立刻把日期、時間、地點記入電話日程中,以免轉頭忘記。飯聚日期倒數幾日前,再
沒有一套電影令我引頸以待,除了《獅子山上》,其一是小妹兩年多前有幸參與約30秒的演出,飾演一名叫「羅敏儀」的脊醫;其二是我對電影主人翁--包山王黎志偉先生,印象深刻。 仍記得黎先生2008年在長洲稱霸
前陣子為一家公司擔任周年晚宴司儀,我選了一條較平實的灰色單肩長裙。活動後我上載相片到社交網站,有超過一位朋友說︰「你嗰條咁似姊妹裙?」「唔講以為你做姊妹呀?」 大概我已脫離做姊妹的年齡層太久了,掌握不
我很喜愛做比賽評判,並非因為我可以高高在上掌控參賽者的前程,而是可以虛心的從參賽者的表現中學習。儘管一個人在某範疇公認是專家,但只懂沉醉昔日光輝而拒絕與時並進的人最易被淘汰。但我又很怕做評判,怕從千篇
上周在面書看到一位公關朋友,以個人名義發表「聲明」,深有感受。得到她的同意後,我在本欄分享其個案,即管把她化名為「Mary」。 Mary說,早前認識一位「仁兄」,屬泛泛之交。對方主動要求互加fb及IG
還記得一年前寫過一篇專欄,講述擔任宴會司儀時,最怕台上有台上表演,台下有台下囂嘩。一年後,我遇到一位知音人。 這位知音人並不是普通人,而是當今一綫女明星,在香港及內地無人不識。我當晚擔任一家公司的周年
最近感激傳媒朋友的眷顧,讓我有機會接受一些不同題材的訪問。其中一個主題是「內在美」。我「外在美」肯定沒有,「內在美」我不確定,不過有個自身的小故事,訪問當天跟記者分享了。 事緣我在社交網站經常跟網友分
我想為自己最近做過的一件事情認錯。投身自由工作後不久我便經營Facebook專頁,目的是希望打破嚴肅的框框,讓網友更立體認識我,亦希望潛在客戶了解我新聞工作以外的長處。因此,每天絞盡腦汁,想想哪些內容
雖然我離開正規工作一段時間,但十分喜歡了解目前的職場生態。千奇百趣的個案除了得啖笑外,有時也為我帶來不少生活上的反思。 一位非常能幹的主管朋友最近轉工,我以為她身經百戰應該很快適應,誰知最近每次與她見
頑皮沒家教的小孩何其多,出外總會遇上十個八個︰東奔西跑、爭先恐後、高聲談話……不少是在葉德嫻影片裏出現過的劣行。不過,成人通常對小孩比較包容,他們12歲前在地球的試用期仍然生效。撞到人,踢到人,即使連
作為斜槓族,我有另一身份--飲食專欄作者。前陣子獲邀到澳門出席一美食節的開幕,本來擔心沒有香港代表同行會有點納悶,但反而在活動中認識兩位年輕澳門美食博客,讓我有意外收穫及感悟。 一男一女博客,男的我早
罕有地,今期我很想分享一個愛情故事。 未知大家是否認同,在一段關係裏,男的通常行為比言語表達得更到位。他可能會主動拖女的手,主動搭女方的膊頭,但很少主動說出三個字:「我愛你。」男方往往認為那三個字太肉
我老竇在開學日前幾天生日。上星期跟他切蛋糕吹蠟燭時,我腦內泛起開學日的往事。 10多歲中學時期,我每天獨自步行半小時回校上課。雖說習慣,但每次到學校附近看見同學們有父母接送,不禁有點羨慕,但不會奢望。
近排有城中名人貼出高額存款及坐私人飛機的相片,加上文字的描述,引來社會熱烈討論。我與當事人只有兩面之緣,不敢因為他幾個帖文而評論其為人,亦不敢猜測背後是否有深層原因,反而我很想藉此事,探討最表層的炫富
很多人都知,我是香港電台節目《音樂情人》的粉絲。過去十多年,即使每晚錯過直播,我一定會上網重溫。除了因為歌曲切合我成長的年代,我偶像、主持鄭子誠的一把靚聲,彷彿帶聽眾進入超乎現實的世界。 節目尾聲通常
過去一段日子,我與部分香港人一樣,偶然意志消沉。有時候想逼自己笑一笑,為自己打打氣,但真的笑不出聲。長期處於低谷也不是辦法,我決定靠外力,靠一套卡通片。 我是戲院稀客,因為一直覺得花兩小時在一密閉空間
最近網絡流行兩個英文字︰Fact Check,中文直譯為「事實查核」,看似是一道免死金牌,但Fact Check也會有錯,關鍵在於資訊提供者如何介定「Fact」,讓我分享自己曾經失手的經驗。 十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