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幸福的工作︰學習、體會、應用和分享佛法,願大家離苦得樂。
吾友在中山三鄉有度假屋,最近眼看通關希望渺茫,於是把心一橫,決定到珠海闖關,到內地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限聚令約束! 因為年過70歲,在珠海的酒店隔離幾天後,可以填表格申請居家隔離。翌日即收到政府部
新年伊始,先恭祝大家2021心安平安!事實上熬過了2020年已值得感恩! 有一位居士習慣了抱怨,覺得全人類都虧欠了她,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她父母注重養生,身體健康,沒有讓她擔心。子女事業有成,又懂得幫補
本周續談搵工心態。 疫情打擊各行各業,失業大軍不斷擴大,找工作的人,不乏行內老行尊,為勢所迫,從頭來過。要跨過這個心理關口,就需要活在當下! 當下就是重新出發,請把過往的一切輝煌統統放下,否則只會成為
一位從事旅遊業30多年的朋友失業了,疫情下找工作不容易,覺得很煩惱。我嘗試開解他、鼓勵他。 佛法要點就是萬法唯心,心態非常重要,如果老覺得煩惱就輸了!所以第一步是調整心態,必須嘗試放下「煩惱」這個情緒
筆者娘家在溫哥華,每年冬至,一定趕返娘家做節,三代人開心圍爐共聚,這是一年裏最嚮往的聚會! 今年行不得,姪兒提議何不來一個Zoom聚餐?一呼百應,立馬計算時差,鎖定以溫哥華晚餐做節時間為標準,約定被困
上周分享大亞灣中山置業的夢幻緣起,今回分享友人在疫情下闖關隔離的經歷。 轉眼一年,陸續可以收樓了,但未能北上辦手續,如何是好?好幾位退休、提前退休的朋友把心一橫,收拾細軟闖關,寧願隔離14天,也不願癡
還記得去年下半年每逢周日的社會運動嗎?弄得人心惶惶,只想找個地方躲避!不少人因而參加大亞灣睇樓巴士團,離港一天。100港元包來回車費和午餐,當做遊車河也超值。 上了港珠澳大橋,恐懼不安感一掃而空,心情
我這一代親眼見證過中國的一窮二白。依稀記得60年代初,母親經常要郵寄物資給廣州的親友,印象最深就是鐵罐生油。她用一塊布仔細把這罐生油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後用針綫縫好,我則負責在布上寫清楚郵寄地址和收件人
筆者在職場幾十年,大部分工作都供應午餐,免卻中午要出外搵食的煩惱。 第一份工作在報館,版房工友的妻子包伙食。繼而服務一個會所,每天在西餐廳享用免費自助午餐。另一份工作是商會,大夥兒在功能廳享用豐富午膳
外子有位雙胞胎兄弟,兩人長得很相似,就連笑聲、小動作也一模一樣,所以很容易讓人混淆。 本來也沒有甚麼大問題,可是這位弟弟出家了,成為願炯法師,那麼連串問題便發生了! 有次筆者與外子出門,在機場推着行李
今年初的流年預測早已預告庚子年大顛覆,當然沒有人可以預計到這個顛倒的程度。從表面看來,生活秩序遭到破壞,令人沮喪,但從另一角度去探討,卻是重生的大好機會。 一位朋友是旅遊達人,每年留港的時間不到兩個月
網上傳來朱鎔基總理退休10切記,未知真假,但非常貼地!且與讀者分享︰ 歲數大了不是本錢。心裏不要那麼多「應該」、「不應該」。 「想當年」不是人人愛聽的話,沒有人願意分享你的光榮歷史和苦難經歷。 少管閒
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遲不早的發生了。話說筆者服務的《溫暖人間》雜誌,每年都會舉行籌款素宴,今年定了於10月17日舉行。因為疫情,充滿變數。當時好朋友Howard已經建議,不如改為網上直播籌款。筆者當時的
欣聞恩師、「香港新聞教父」黃應士向浸會大學捐贈5,000萬元,成立「黃沈慧珍紀念基金」以紀念已故妻子,並藉此推動浸大傳理學院的策略發展及新聞教育。吸引我眼球的並非這筆捐款的巨額數字,而是部分捐款的用途
衍陽法師畢生被病苦纏身,但是她樂觀面對,常說︰「我不能因為一個器官的損壞而忘記其他器官的健康運作,這樣對這些器官很不公平了!」 這句話對我的影響甚深。因為每當我身體有甚麼小毛病,就會把所有注意力都高度
大概是80至90年代之間,筆者跟隨一位老人家朱老師學習子平命理、面相之類,其實我興趣不太濃,只因為朱老師學識淵博,講課精采,他開甚麼課我都會去捧場。 還記得某夜在油麻地地鐵站,朱老師叫我參加他將要開辦
筆者並非運動達人。記得升中學時,學校非常注重體育,所有學生都要參加校運會。我個子矮小,屬於丙組,因為丙組人數太少,所以丙組生就要參加所有競賽項目。 跑步、跳遠不難混過去,但跳高就是我的死穴。每次衝步到
今天的題材好師奶,沒有辦法,今年確實是師奶生涯。 與讀者分享最新發現!話說與家母視頻通話,閒話家常,她說勞工梘很好用,去油膩、潔白效果超好,而且用後雙手不乾燥。家母的皮膚非常敏感,塗甚麼護膚品也會有反